經營前海12年 奧雅納冀新CEPA做大個餅 引經驗助力香港片區開發
2024年10月9日,國家商務部與香港政府簽署CEPA第二份修訂協議。新協議放寬大部分行業港商進入內地市場門檻,其中在建築及相關工程服務行業,第二份修訂協議允許香港產業測量企業通過備案方式,在廣東省提供專業服務。
跨國工程諮詢公司奧雅納認為,雖然中港兩地2003年簽署了第一份CEPA協議,但礙於兩地法制文化不同,開放程度仍有限制與不足。隨着近年內地當局推出兩地「資質互認」,加上CEPA第二份協議的簽署,該公司期望,兩地可以在程序、審批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融合,將有利港資及外資公司進一步進入內地市場。
奧雅納同時是首批進入內地的港資公司,近年積極拓展灣區業務,參與了深圳前海超過60個項目等的建設。該公司認為,過去10多年他們參與前海項目所得的經驗,可帶回香港,有助本港未來「片區開發」的過程和規劃。
總部在英國的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Arup),1970年代已進入香港,該分部近年積極拓展灣區業務,亦參與了深圳前海逾60個項目等建設。
奧雅納東亞主席郭家耀期望第二份CEPA幫助業界在內地「做大個餅」
奧雅納東亞區主席郭家耀談到兩地簽署CEPA第二份修訂協議時,表示早在2003年中港簽署首份協議時,內地已逐步開放不同專業領域予港人或港企,不過開放程度仍有限制與不足。
他解釋,中港兩地在工程上,採用不同的標準,兩地法規、文化等亦有異,故早年奧雅納作為「港企」,在內地的工程只能提供諮詢、設計、顧問這類前期服務,無法參與工程管理和施工等工作。
至2019年,國務院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深化落實CEPA對港澳個行業的開放措施,並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等地試行「資質互認」(類似資歷認可) ,容許取得相關資質的港澳企業,在該處提供專業服務,奧雅納便是首間獲資格互認的工程公司。
至上月,國家商務部與香港政府簽署CEPA第二份修訂協議。新協議放寬大部分行業港商進入內地市場門檻,其中在建築及相關工程服務行業,第二份修訂協議允許香港產業測量企業通過備案方式,在廣東省提供專業服務,並允許已備案的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參與競投大灣區珠三角9個城市的項目諮詢服務。
郭家耀認為,「資質互認」只是第一步,而簽署CEPA第二份修訂協議後﹐港資公司有機會走到第二、第三步。他指,兩地現時在規劃程序、審批程序、投標過程等,仍有不同,但認為隨著兩地未來有更多合作,對這些技術性問題可否得到解決,感到樂觀,又認為業界應借此「做大個餅」,強調兩地交往﹐對於人才交往等方面,有一定益處。
將香港經驗帶入前海 成為「前海案例」向世界輸出「中國標準」
談到奧雅納在前海的工作成果,奧雅納董事、粤港澳大灣區發展合作總經理黃健倫指,奧雅納自2012年起,已參與前海片區的策劃。當時奧雅納作為「先頭部隊」,為前海建設提供「全過程咨詢」顧問服務,包括規劃不同地塊的發展次序,總體時間表等,並訂下國際化的管理與設計標準。
其中一個重點項目,為前海區域供冷系統,當時奧雅納團隊提出用區域集中供冷的方式,在未來能源供給方面實現節能減排、推動永續發展,是利用了公司較早前在啟德、西九龍文化區等項目的經驗,對專案風險控制進行了預判,為專案提供了有利技術支持,保障了專案的落地與實施。
目前,前海區域供冷的經驗也已輸出到奧雅納團隊國外計劃的建設中,參與打造「前海案例」,讓奧雅納向世界各地輸出「中國標準」,在新城市的開發層面躋身世界前列。
另一個重點,是前海的「地下消防策略研究」。奧雅納副總工程師、中國區基礎設施業務發展負責人曹序婕表示,當年奧雅納在規劃前海布局時,提出三維層面的布局,即開發前海的地底空間,惟當時內地法例未有關於地下消防的規範,奧雅納便提出進行研究,從技術及推動整個前海發展的需求上,令當初對城市的想像可以「落地」。
過程中,他們帶領前海當局考察過香港機場案例,並成功將地下空間的應用實踐,由單一項目的層面擴展至全個城市的管理,亦將香港的經驗帶到內地,曹序婕形容,團隊的經驗、能力,在前海實踐過後,有不少昇華。
前海規劃經驗有助香港未來片區開發「又快、又慳錢、品質又好」
除了將香港經驗帶到內地,到底在內地經營對香港有何幫助?黃健倫指,現時香港公共工程的規劃過程,主要分三個階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設計模型,但近年不少發展商為壓縮項目時間,都希望將三個階段整合。他認為,奧雅納在前海規劃時擔當的「全過程咨詢」顧問,正好就這類工作。
曹序婕則提到,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其中一個經常出現的字眼「片區開發」,便是前海當初的發展模式。她指,奧雅納在參與前海規劃的過程中,曾有不錯的經驗,亦曾走過「歪路」,期望可以將這些經驗帶回香港,讓未來香港的土地開發「又快、又慳錢、品質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