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AI機械人 助不良於行中風患者復康 重拾行走能力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今日(14日)起至11月17日舉辦「人工智能促進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創新之旅」展覽,開放予公眾參觀,將展出多個中大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包括協助不良於行人士學習行走的「穿戴式柔性復康機械人」和能夠學習不同技能的人形機械人等。

中大研發的「穿戴式柔性復康機械人」,是形狀像護膝的柔性機械人,結合了腦機介面技術,為因中風而不良於行人士提供復康訓練,經過20堂、為期2至3個月的復康訓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將可獲明顯改善。

開發團隊成員之一湯啟宇教授指,機械人比起以往的治療方法最大優勢為「軟熟、大力、安全」,而機械人定位為治療型機械人,目標是協助患者在使用此機械人後,行走情況能獲改善。他表示,機械人目前已應用在經醫生轉介的2至7歲小朋友上,未來希望能擴展到其他年齡層。

湯啟宇教授指,此機械人比起以往的治療方法最大優勢為「軟熟、大力、安全」,而機械人定位為治療型機械人,目標是協助患者在使用此機械人後,行走情況能獲改善。(洪戩昊攝)

機械人可應用物流、廚房及健康護理

「CURI-Collaborative Dual arm Robot Manipulator」是一個能夠學習不同技能的人形機械人,其硬體由頭部、雙臂、手、軀幹和移動底盤五個部分組成,可以從人類的示教中學習到人類級別的雙臂協同自主操作以及基於主動視角的靈巧雙手操作。

開發團隊成員之一陳翡博士指,希望將此機械人應用於物流、廚房及健康護理三方面,尤其希望解決香港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他目前已成立公司,希望將此機械人商業化,然後投入生產。被問及此機械人會否取代人類,他回答:「我哋就係想取代工人。」

陳翡博士指,希望將此機械人應用於物流、廚房及健康護理三方面,尤其希望解決香港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洪戩昊攝)

段崇智:人工智能最大優勢是能與用家溝通

中大校長段崇智出席開幕禮致辭時指,希望探索人工智能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例如健康護理、藝術和日常生活等,而人工智能的最大優勢是能夠與用家溝通。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