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研究員擁有4博士、2博士後頭銜?官方火速暫停聘任:核查學歷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日,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陸續發布多名研究人員的個人簡歷信息,然而其中「95後」研究員趙子健因注明其擁有四個不同專業的博士以及兩個博士後,受到輿論關注,不少網民質疑其學歷含金量及認受性。對此,研究院周四(10日)宣布暫停與趙子健聘任關系,核查其學歷學位。該院還宣布解聘了10天前聘任的另一名助理研究員。

周二(8日),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趙子健的簡歷信息,據顯示,趙子健1995年8月出生,安徽淮南人,藝術學博士,心理學博士,教育學博士,聖經研究博士。技術管理(藝術科技)博士後,心理學博士後。亞洲人文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媒介文化、藝術科技、消費者行動及智能傳播等。

官方簡歷寫道,趙子健於韓國加圖立大學表演藝術專業,獲藝術學哲學博士學位;於菲律賓萊西姆大學心理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於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正念心理學專業,獲正念碩士學位;於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於香港大學佛學研究專業,獲佛學碩士學位;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文學語言及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於西班牙塞萬提斯米格爾歐洲大學心理健康專業/精神病學評估與護理專業,獲雙碩士學位等。其中,塞萬提斯米格爾歐洲大學不在中國留學網公布的境外認證院校名單中。而前述四個博士及兩個博士後學位,也只顯示了加圖立大學及萊西姆大學兩間學校的學歷,剩餘的並無說明於哪間學校取得。

根據簡歷,趙子健還於2023年9月至今任亞太正念心理研究院監督、學術道德與合規委員會主席,2024年3月至今任泰國國立體育大學(曼谷校區)合作碩博導師,2024年6月至今任亞洲人文與社會研究所所長。近五年共發表SSCI/SCI/EI(AJ)/KCI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論文24篇,累計影響因子28+,參編學術專著及教材6部,主持或參與基金項目6項。

趙子健擁有眾多頭銜。(微信公眾號「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

周四,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工作人員回應媒體表示,招聘時,趙子健研究員提供了電子版的學歷證書,但是沒有提供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信息,並透露其部分學歷是通過網絡學習獲得的。工作人員強調,趙子健的學歷是真實的,但含金量有待考查,機構主要是看他核心論文發表較多,應該研究水平過關。

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殷福軍隨後表示,經初步核查,趙子健的藝術學博士學位已獲得了即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且已經向研究院提交認證報告。心理學的博士學位已經獲得學位證書,正在向中留服提交認證。該兩個博士學位都是趙子健在線下讀的。而趙子健的教育學和聖經研究博士這兩個學位均是在線課程,雖然有證書,但中留服目前無法認證。

在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今年10月1日發布的聘用研究人員通知中,趙子健的頭銜並沒有用他的四個不同專業博士和博士後,而顯示為韓國延世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副教授。對此,殷福軍表示,趙子健向研究院提供了韓國延世大學的聘書。

他又透露,趙子健是通過個人自薦申請職位的,並按照研究院的要求提交學歷和論文等材料。他們當初審核時也有顧慮,「因為他還年輕,缺乏做項目的經驗。但他的學歷和論文這些材料都是沒有問題的,像他的論文檢索證明,我們也會向自治區社科聯、宣傳部提供」。

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活動。(研究院官網)

除了學歷,網友還質疑趙子健簡歷披露的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會員等22項社會兼職。而中國抗癌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卻稱,其在該協會會員名單中沒有查到趙子健的名字。殷福軍對此表示,他們對於兼職研究人員的申請主要是按照學歷、科研項目和論文三塊進行評價,社會兼職的情況是申請者自己填寫,並非研究院的評價標準。

周四晚上,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宣布,關注到媒體對趙子健學歷信息存疑的報道後,院方決定暫停與趙子健的聘任關系,對其學歷學位開展核查,「我院將進一步加強兼職研究人員的資格審核和管理工作」。

另外,研究院還公布了一則通知,解聘了10天前聘任的另一名助理研究員郭春風。郭春風與趙子健同在10月1日發布的《關於聘任李崇輝教授等30人為我院研究人員的通知》中宣布聘任。在郭春風被解聘當天的稍早時,研究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曾發布了郭春風的個人信息,然而周四晚,相關微信文章顯示「該內容已被發布者刪除」。

研究院還解聘了10天前聘任的另一名助理研究員郭春風。(微信公眾號「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

公開資料顯示,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於2005年1月21日成立,是經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批準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的科研機構。

該院以民族文化藝術為重點科研方向,主要致力於提升民族文學藝術創作、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水平研究;國家文化形象建構下的中國動畫創作及理論創新研究;元宇宙與數字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黃河文化、長城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融與互動研究;文化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與產業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