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烏克蘭|拜登「始亂」,特朗普「終棄」?
從俄烏戰爭的角度來看美國總統選舉,人們通常會假設如果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美國將會以軍援施壓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割地求和」,迅速把戰爭結束掉。
特朗普自己就多次聲言會在24小時內結束戰爭。與特朗普非常友好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也經常呼籲歐盟要為特朗普上台後迫烏克蘭求和的政策轉向做準備。
迫烏克蘭「割地求和」?
特朗普的副手、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萬斯(J.D. Vance)9月時更曾簡單描述過他心目中的停戰計劃。
在當時的一場訪問中,萬斯表明俄羅斯將會保留他們已經佔領的烏克蘭領土,在前線建立一個去軍事化地區,建立嚴密防禦工事使俄羅斯不會再入侵,但烏克蘭必需保證「中立地位」,不再尋求加入北約或其他同盟機構。
這大概是出於特朗普陣營最高層人員有關烏克蘭停火問題的最詳細發言。相較之下,特朗普從來沒有公開描述過他的停火計劃。
特朗普一直批評澤連斯基是最佳的銷售員,每次來美國也帶走1000億美元(按:戰爭兩年半以來,美國援助總額為1750億美元,其中直接援助烏克蘭的為1060億,當中近700億用於軍援)。根據歐爾班的說法,特朗普當選後將不會再給烏克蘭一個仙。但9月底特朗普同澤連斯基見面之後,卻稱在會面中「學到很多」,表明他同澤連斯基一樣希望看到一個「公平的協議」--不知道萬斯那一種要求烏克蘭放棄20%國土求和的做法算不算得上是「公平」?
特朗普其他有關烏克蘭的發言看起來大概是對烏克蘭不利的。在他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辯論中,他拒絕表示他支持烏克蘭戰勝。同時,他也將俄烏戰爭爆發的責任歸咎澤連斯基和拜登(Joe Biden),曾在10月中的一場訪問中指責澤連斯基「絕不應該讓這場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是輸定的(that war’s a loser)」,又批評拜登「挑起了這場戰爭」。
誰該為「無了期戰爭」負責?
眾所周知,北約東擴是普京2022年2月決定進軍烏克蘭的一大原因。雖然當時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表明烏克蘭加入北約根本不在日程上,但烏克蘭尋求加入北約、北約對烏克蘭維持門戶開放政策卻是事實。美國從特朗普時代開始向烏克蘭輸出致命武器,拜登上任後則繼續加強同烏克蘭的軍事合作,當然引起普京不滿。
戰爭之初,俄軍表現大大不如全球預期,不只未能攻下基輔,到戰爭大約一個月之後更被迫從基輔方向撤軍,集中烏東頓巴斯地區。這樣的局面,就造就了2月底至4月中的俄烏談判契機。
當時,雙方其實已經寫成了一些和議草稿,烏克蘭願意放棄加入北約、克里米亞問題存不而論,雙方也就烏克蘭俄語地位等問題作出商討,不過,到了和談告終之前,雙方依然有極大分歧,例如俄羅斯要求烏克蘭只能發展射程不足40公里的導彈,烏克蘭則把射程限制設在280公里;烏克蘭要求全球大國簽約為其提供安全保障,但俄羅斯則要求它對任何國家來援烏克蘭要有否決權等等。
雖然雙方存在極大分歧,而且談判幾乎只談大戰略,沒有觸及要如何停止正在進行的戰爭的具體操作,但談判內容已顯示出當時俄烏雙方都有各自讓步的可能。為何談判沒有持續下去?
俄方指責是西方迫澤連斯基繼續打下去,因而導致談判破裂,特別是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2022年4月9日訪問基輔時據報拒絕與俄羅斯交手、要求基輔繼續戰爭的外交表態。
客觀而言,英國的影響力其實沒有那麼大。但當時西方堅定支持烏克蘭,俄軍撤出基輔一線後也留下像布查(Bucha)一般的戰爭暴行場面,俄軍能力低下展露無遺,澤連斯基大概認為烏克蘭有勝算,拜登當局也看到了順勢援烏制俄的契機,沒有急於達成停火。因此,和談才沒有繼續下去。
2022年底,烏克蘭反攻有成,奪回大片土地。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曾言俄烏有和平談判的窗口,卻沒有得到拜登和應。
說拜登挑起戰爭,可能是言過其實,但拜登當局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卻確實在戰爭首年阻礙停戰,給了澤連斯基最終戰勝俄羅斯的希望。這個希望在2023年烏克蘭夏秋反攻失敗後正式破滅,此後烏克蘭就陷進了緩緩後退的消耗戰困局。
特朗普是否破局的鎖匙?
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上台將會離棄烏克蘭,迅速迫澤連斯基「投降」,至少是就地停火,實際割讓領土,還有很大可能不會以任何防衛承諾的形式去保障烏克蘭未來安全--正如萬斯的提議一般。
這可算是給普京送來的一份大禮。不少分析都認為,普京之所以願意在烏克蘭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打到今天,就是要等待特朗普勝選的一刻。
根據揭發水門事件成名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新書,特朗普卸任後曾七次同普京私下通電。特朗普自己對此也不否認,稱如果他真的有同普京通話的話,這是「聰明的做法」。
如今全力支持特朗普的馬斯克(Elon Musk)也被《華爾街日報》揭出從2022年底以來一直有跟普京保持溝過。
這些背景事態似乎都顯示,如果特朗普當選,美國將會迫烏克蘭割地求和。
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直接。
特朗普的「阿富汗撤軍」?
特朗普陣營內部當然有一大批不支持援助烏克蘭的政客,他們往往有着孤立主義的傾向,認為美國不應花費干預遠方地緣政治,而應當把資源集中在國內。萬斯自己說曾經說過,他「真的不關心」烏克蘭發生什麼事。
特朗普的兩位前國安委員會幕僚長本年4月也曾發表報告,主張以收回美國軍援來迫使烏克蘭同俄羅斯進行談判,談判期間採取以交戰前線為界作停火。他們在6月聲稱已向特朗普交送俄烏戰爭相關的策略文件。
問題是,要停火,不是特朗普一句話就能達成的。拜登任期要到來年1月20日才會完結。如果特朗普勝選,拜登當局將會把所有國會撥款未用完的拿來支援烏克蘭。拜登當局近日就迅速確實以俄羅斯被凍結資源的收入為基礎,向烏克蘭貸款200億美元,並希望趕在本年底前發放至少一半款項。同時,歐洲和其他援烏陣營的援烏也不會馬上終結。特朗普的施壓並不能迅速迫使澤連斯基簡單接受停火。
於是,特朗普就要考慮如何推出一套澤連斯基能夠接受的停火條件,不能像萬斯所提的那樣簡單直接的「就地停火」。
然而,澤連斯基能接受的停火條件,卻很可能不是普京能接受的停火條件。雙方可能會重啟談判,但達成停火卻很難像特朗普承諾般在24小時內達成。
在是否繼續軍援烏克蘭的問題上,特朗普也就要面對一個兩難式。一是,如果美國拍拍屁股離開,烏克蘭最終防守不住,俄軍進入基輔,烏克蘭民眾大舉逃亡,這可能會構成特朗普的「阿富汗撤軍」--美國人2021年也不太關心阿富汗,但拜登撤軍撤得混亂難看,當時就使他的民望出現死亡交叉,其剩下三年多任期內也從來沒有恢復過。
二是,如果美國只以收起美援來迫烏克蘭求和,卻不以大增對烏援助來施壓普京接受對烏克蘭更佳的停火條件的話,普京就更沒有理由妥協,可以繼續借烏克蘭來折損北約同盟的威信。於是,特朗普就有可能要考慮加大對烏援助來施壓普京接受停火。這,正是前國務卿(Mike Pompeo)的提議。
蓬佩奧的主張
跟大多數轉過頭來反對特朗普的前特朗普白宮官員不同,蓬佩奧並沒有同特朗普鬧翻,而且被廣泛認為將會加入下屆特朗普的政府。
他本年7月曾在《華爾街日報》以《特朗普的烏克蘭和平計劃》為題發表文章,聲言一個成功的烏克蘭方案將會是由美國向烏克蘭提供5000億美元的軍援,去除所有針對烏克蘭的軍備限制,無論是在武器種類還是使用範圍上也是如此。他認為,如此全力援烏,才能夠在「有力位置」同普京談判,讓特朗普設定停火協議的條件。
到底特朗普將會冒上烏克蘭變成「阿富汗撤軍2.0」的風險,直接拋棄烏克蘭,還是會像蓬佩奧的建言般大增援烏力度來同俄羅斯談判停火?我們不得而知。特朗普也沒有清楚表述過他會怎樣做。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若然當選,美國的烏克蘭政策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