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派特使前往中國探索電動汽車關稅替代方案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儘管遭到中方乃至歐洲多國反對,歐盟還是公佈了對華電動汽車關稅終裁結果。但中歐雙方的談判還在繼續,終局仍未落定。彭博社10月3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透露,歐盟已決定派遣官員前往北京舉行更多會談,旨在找到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替代方案。

上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歐盟官員前往北京表明雙方的談判出現了一些勢頭,但替代方案的討論仍然很複雜。消息人士說,方案仍在敲定的過程中,歐盟需要與中方進行協調。

報導稱,中歐一直在探討是否可以就所謂的價格承諾達成協議,這是一種控制出口價格和數量的複雜機制,用於避免關稅,中歐都表示分歧仍然很大。

自9月20日以來,中歐技術團隊圍繞電動汽車貿易爭端進行了八輪談判,但尚未實現突破。

儘管如此,消息人士稱,近期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談判代表一直在探索是否可以簡化承諾的條件,特別是在針對尚未出口的新車型,以及避免交叉補貼風險的事項上。所謂交叉補貼,即電動汽車最低進口限價的作用被混合動力汽車等其他商品的銷售所抵消。

中方此前明確表示,反對歐盟對與企業單獨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彭博社認為,這是中歐談判的另一個「絆腳石」。

歐盟自稱根據世貿規則,可以單獨與車企達成價格承諾協定。但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5日強調,歐方在與中方磋商的同時,又與部分企業單獨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將動搖彼此信任,干擾磋商整體進程,也將給價格承諾協議的後續執行和監管增加更多行政成本。

報導稱,即便歐盟已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為期五年的所謂「最終反補貼稅」,但中歐仍可以達成協議。一些消息人士表示,關稅產生的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由於市場對加征關稅的預期,歐盟近幾周汽車進口量激增。

2024年8月17日,巴基斯坦拉合爾,圖為中國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BYD)所生產的電動車。(Reuters)

歐盟委員會沒有立即回復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根據歐盟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在原有10%關稅的基礎上,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加徵以下反補貼稅,合計一般關稅後最高稅率將達45.3%:

比亞迪:17.0%;吉利:18.8%;上汽:35.3%;
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徵收20.7%的關稅;
在提出單獨審查請求後,特斯拉將被徵收7.8%的稅率;
其他所有不合作的公司將承擔35.3%的關稅。

聲明稱,最終關稅將自當地時間31日生效之日起開始徵收。今年7月4日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臨時關稅將不予徵收。上述措施將在5年期限結束時到期,除非期間啟動有效期審查。

聲明同時說,歐盟和中國繼續努力尋找與世貿組織相容的替代解決方案。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對與個別出口商就價格承諾進行單獨談判持開放態度。

這一舉措在歐盟內部引發爭議,也讓中歐貿易關係緊張加劇。德國汽車工業協會29日稱,歐盟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倒退,對歐洲的繁榮、就業以及經濟增長都帶來負面影響。

30日,商務部發言人就歐盟公佈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答記者問。

發言人稱,我們注意到歐方發佈的公告。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發言人表示,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歐方表示將繼續與中方就價格承諾進行磋商。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