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兩黨爭持不下 社交媒體謠言滿天飛 選民眼花繚亂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險遭暗殺是苦肉計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哈里斯)到底是不是馬克思主義信徒?過去幾個月,這類問題在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許多說法其實無憑無據,但部份美國選民卻已有定論。

特朗普在9月的總統電視辯論中聲稱海地移民在俄亥俄州吃寵物貓狗,以此抨擊賀錦麗的移民政策。這項指控源於網上一段毫無根據的影片,美國媒體已在查證後闢謠,但賓夕法尼亞州比弗縣的選民坎貝爾(Doug Campbell,67歲)並沒有完全被說服。

坎貝爾告訴《聯合早報》:「也許海地移民吃貓狗的信息是虛構的,但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因為執政者必定會試圖說這些說法都是假的,那裏沒有問題。可是那裏確實出了問題,可能不是吃貓吃狗的事,當鎮上湧進相當於四分之一人口且不熟悉當地文化的人,會帶來甚麼影響?」

在二人的電視辯論中,賀錦麗的「檢察總長」風格,成功激怒了特朗普,導致其頻頻失言和離題。(Reuters)

政治兩極化加劇黨爭和公眾質疑

美國政治氣氛不斷惡化,社交媒體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許多選民選擇相信難以求證的網絡講法,對政治人物和官方解釋則持懷疑態度。研究社媒如何影響美國大選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穆勒(Karsten Mueller)受訪時表示:「在許多國家,人們已不再信任政治人物的話,而在互聯網時代,他們可以輕易從其他渠道獲取信息。」

「特別是在美國,這種不信任因政治高度兩極化而加劇,其中一個原因無疑是信息過量,信息太多,我們不知道該相信甚麼和相信誰。」

政治兩極化激化了民主共和兩黨的黨爭,紅藍兩派都設法在輿論上詆毀對手。部份被放出的假消息,更是針對特定群體精心炮製,令謠言加速傳開。例如聲稱賀錦麗為共產主義者的假消息,在拉丁裔選民社群中廣為流傳。

拉丁裔約佔美國人口五分之一。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分析,美國的拉丁裔比黑人和白人更依賴社交媒體獲取消息,因此也更容易接收和分享錯誤或虛假信息。

《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對早年逃離拉美各地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府的古巴裔和委內瑞拉裔選民來說,共產主義是非常敏感的政治標籤。謠傳賀錦麗是共產主義者,可能影響他們對賀錦麗的觀感。

2024年10月28日,美國賓夕凡尼亞州費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Barack Obama) 為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 (Kamala Harris) 的競選集會站台,台下的支持者舉起標語歡呼回應。(Reuters)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在2021年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在高度兩極化的政治環境裏,分享虛假新聞已是兩黨慣用的手段。不過,共和黨因為更少在主流媒體中找到與其相符的觀點,所以更常查找不可靠的消息來源。

《華盛頓郵報》兩年前分析了新聞來源信任評級平台NewsGuard的數據後發現,2020年美國選舉前的1月至7月間,共和黨國會候選人分享的新聞連結中,平均每天有8%來自不可靠的網站;民主黨候選人的日均值則不到1%。到了2022年,共和黨候選人分享不可靠新聞的比率進一步增加,每天分享的新聞連結中有36%源自不可靠的網站,民主黨則為2%。

選民戴着政治眼鏡看待現實

7月,特朗普在賓州巴特勒縣的競選集會險遭槍擊後,社交媒體X上隨即湧現一波又一波的陰謀論,有的說這是特朗普為了博取支持率而自導自演,有的則認定民主黨是幕後主使。

居住在科羅拉多州的網紅「狂野母親」(Wild Mother)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但她也被網上的帖子說服,堅信這宗暗殺事件是特朗普策劃的,旨在陷害政敵。

「狂野母親」的本名是黛絲莉(Desirée),是極右翼陰謀論運動「匿名者Q」(Q Anon)的支持者。這個群組宣稱美國政府里有一個反對特朗普和其支持者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

雖然不敢肯定「匿名者Q」的論述是否全部屬實,但在網上接觸這些消息後,黛絲莉開始懷疑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她說:「這就像小時候去看魔術表演,等你得知魔術師是怎麼樣變戲法後,下一次你再去看魔術表演,你就知道他們在做甚麼了。」

2024年10月27日,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紐約麥迪遜廣場公園(Madison Square Garden)舉行的競選集會上,一名女性支持者用手機拍照。(Reuters)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夏皮羅(Robert Shapiro)受訪時表示:「共和黨選民相信這些(虛假)信息,是因為黨派衝突激烈且情緒化,導致他們用符合支持特朗普的方式看待現實,帶有黨派偏見。」

除了民主共和兩黨有意地散播虛假消息,美國政府也指責外國勢力,試圖散佈假信息影響和擾亂美國選舉。

儘管技術專家和官員再三呼籲政府和社媒平台正視這個問題,加大力度打假,屏蔽散播假消息的賬號和網站,但成效甚微。民調機構蓋洛普本月發布研究指,近幾個月已冒出數百個偽裝成新聞機構的虛假網站,藉助人工智能工具模仿地方新聞媒體,助長有關選舉的極端或虛假言論,進一步損害美國公眾對媒體的信任。

社交媒體能否左右投票結果仍需觀察

益普索(Ipsos)10月中旬的民調結果顯示,美國人獲取新聞的來源,影響着他們在各種問題上所相信的真實情況,以及對兩黨總統候選人的看法,進而可能影響選舉。

社交媒體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國大的穆勒因此指出,人們在社媒上看到甚麼內容非常重要,社交媒體在本屆大選中「幾乎肯定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圖為2023年7月24日,Getty在英國倫敦拍攝的影一張設計圖片。馬斯克(Elon Musk)7月24日將他持有的社交媒體Twitter更名為X,徽標藍色小鳥改為黑色的X字。(Getty)

美國總統選舉選情膠着,關鍵搖擺州的中間選民手中一票將決定誰入主白宮。夏皮羅說:「社交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動員了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這在某些勢均力敵州份的選舉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不過網上假信息能多大程度左右投票結果,目前難有定論。夏皮羅解釋:「對那些不太關注其他信息的中間選民來說,假消息的影響比較小,因為他們不太可能接收到這類信息。」

牛津大學的路透新聞學機構日前也報道,外界可能高估了網絡假消息對美國選舉的影響力,因為「多數的人在網上接觸的假消息很少,看到最多的人,是那些願意聽信且積極尋找這類信息者」。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