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決定美國經濟走向 民調:特朗普經濟表現略勝賀錦麗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如果說美國總統選戰圍繞雞蛋和汽油價格展開,一點也不為過。在經歷冠病疫情後,美國面對連年的高通貨膨脹、以及高利率環境,美國選民即將決定,接下來四年的經濟重點應該放在哪裏。《聯合早報》走入此次選戰最關鍵的搖擺州份賓夕凡尼亞(Pennsylvania),了解選民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和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哈里斯)之間,將作何取捨。

街道兩旁是一座接一座的廠房。這些廠房大多不是已拉上鐵柵,便是隻有一兩名員工在裏面走動。廠房圍欄緊閉,若不是空地上偶然停放着一輛卡車,或是堆放在一旁的一些零散鐵條,還會以為廠房已被廢棄。

產業凋零的畫面,正是賓夕凡尼亞州伊利郡(Erie)居民生活困境的縮影。近幾年的通貨膨脹更讓民眾吃不消,也對經濟現狀怨聲載道。美國經濟將被帶向何方,無疑是這裏的選民九天後投選美國下一任總統時,用來衡量兩黨候選人的標準。

僅有17萬7000人的伊利郡,近年來被稱為「選舉風向標中的風向標」。過去四屆選舉,在這裏勝出的總統候選人最終都成功入主白宮。2016年,特朗普以大約1.5個百分點的差距勝出,而2020年拜登(Joe Biden)的勝選差距更進一步縮小至約一個百分點,足見伊利郡選戰的激烈程度。

伊利郡內的林恩街(Lynn Street)把兩黨的政治版圖呈現得再清楚不過。街上居民彷彿說好了似的,以這條路的中間點為界線,上半段的房子院內插的盡是支持特朗普的競選看板,下半段則都插着支持賀錦麗的看板。

圖為2024年10月20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到訪賓夕凡尼亞州的費城(Philadelphia),於一家麥當勞炸薯條拉票。(Reuters)

民眾抱怨物價飛騰 日用品價格漲一倍

退休人士艾倫(Clair Allen,79歲)住在特朗普支持者集中的那半段路上。一聊起選舉,他便開始抱怨經濟情況。「這是我見過最糟糕的通脹情況。一些日用品的價格翻了一倍。兩年半前,一盒螺栓賣24.99美元(約194.18 港元),我三個星期前買的一盒要50美元。」

其他商品方面,一打雞蛋的價格從2022年初的約1美元(約7.77 港元),漲至目前的約3美元。汽油價格也一度從2020年初的每加侖2.20美元(約每公升4.53 港元)飆升至2022年6月的每加侖5美元,目前回落至每加侖3.33美元。

艾倫是在冊的民主黨選民,但他決定把票投給特朗普。他說,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擔任總統期間,美國的經濟表現優異。「那時的經濟騰飛,通脹率只有1.5%,大家都有工作,他還對那些想要整我們的國家實施關稅……他會完成任務。有些人討厭他,但你得看一個人做的事,不是看他的個性。」

圖為2024年10月12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加州科切拉(Coachella)舉行造勢集會。(Reuters)

在距離伊利郡以南兩小時車程的另一個「風向標」選區比弗郡(Beaver),保守選民坎貝爾(Doug Campbell,67歲,退休人士)也申訴,拜登上台後,「一切都失控了」。

「我的房屋保險費在這屆政府任內,從每年1300元漲到2500元……我的人壽保單期滿所得是根據股市表現而定,這筆數目一年之內少了3000元。從沒發生過這樣的事!」

冠病疫情引發的供應鏈緊張,促使全球在疫後出現高通貨膨脹。美國的通脹率從拜登2021年1月上任時的1.4%一路走高,2022年6月更達到9.1%。美國聯邦儲備局為抑制通脹而調高利率,但高利率環境也加重了民眾的房貸和房屋保險等負擔。

誰能把經濟管好? 民調:特朗普支持率略勝

雖然美國今年9月的通膨率已回落至2.4%,但民眾尚未感受到不同。這重創了總統拜登的民意支持。早前多項民調顯示,有更多民眾認為特朗普比拜登更能管好美國經濟。賀錦麗取代拜登成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後,拉近了與特朗普的差距,但特朗普在這一課題上仍稍佔上風。

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今年9月20日和10月21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約六成民眾認為美國目前的經濟表現不佳,認為特朗普更能在經濟上交出成績的受訪者達43%,略勝過賀錦麗的41%。

民主黨支持者則不認為應把物價上漲歸咎於拜登政府。伊利郡選民惠林(Robert Whaling,69歲,退休人士)認為,拜登任內股市屢創新高,便是經濟已經上軌的迹象。

賀錦麗在競選期間打出「中產階級強大,美國就強大」的口號,強調扶助中產階級。惠林說:「她提出要為有需要的人建造可負擔的房屋。我女兒需要房子,這也是賀錦麗想做的。我知道這項政策會成功,它會提振經濟。」

2024年10月19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競選活動中回應選民。(Reuters)

自稱「K姨」(50多歲,金融業人員)的比弗郡選民談到經濟現狀時也選擇側重較積極的一面。她受訪時說:「考慮到2020年的疫情,現任政府當時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他們表現得很好,帶着大家走到這一步,經濟已經在復甦了。有賀錦麗,向上發展的趨勢還會延續。」

K姨並不同意特朗普提出了更好的經濟政策。她說:「他的觀點主要是向他的個人利益、向大企業看齊,而不一定是向着中產階級。」

經濟數據能反映宏觀的經濟表現,但未必能準確捕捉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境遇。美國德克薩斯州南衛理公會大學(SMU)政治學教授吉爾森(Cal Jillson)便總結,選民的經濟處境因人而異。「擁有一份好工作、薪水、福利和投資的選民,他眼中的經濟會比日子捉襟見肘的選民眼中的經濟好,而兩人都沒錯。」

「鐵鏽帶」選民 經濟焦慮感尤其強烈

相對於其他地區,地處「鐵鏽帶」的選民更切身感受到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候選人提出要重現這些重工業地帶昔日風光的口號也更能引起選民共鳴。

本屆選舉的七個搖擺州中,賓夕凡尼亞、威斯康星和密歇根三州都處在俗稱「鐵鏽帶」的地區。這裏曾是美國的重工業中心,但隨着近30年產業結構變化,製造業工作逐漸外流到其他國家,「鐵鏽帶」的飯碗也越來越沒保障。

喬治華盛頓大學(GWU)政治管理研究生院政治管理項目主任貝爾特(Todd Belt)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重工業工人不需要大學學歷,但薪資相對優渥。當這些工作開始外流,沒有大學學歷的人得改做薪資較低的工作,因此相對於其他州屬,這裏的選民也更切身感受到經濟條件上的落差。

重工業領域的另一特點是有工會保障利益。回顧歷屆選舉,貝爾特指出,民主黨長期以來與工會關係要好,因此賓夕凡尼亞、威斯康星和密歇根三州向來是民主黨的天下。即使在工作崗位開始流失後,共和黨也沒有很努力去爭取這些州的支持,因為他們的保守理念更側重自由貿易而不是員工福利。

貝爾特說:「特朗普是第一個把握這個機遇的共和黨人,他開始在這些州屬大談重新打造美國工業。這讓他贏得了2016年選舉。」

儘管鐵鏽帶州屬自上世紀90年代起變開始嘗試把產業多元化,從製造業逐步轉向醫療、教育和交通等服務領域,但成效並不大。賓多法尼亞州利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經濟系副教授拉曼(Ahmed S. Rahman)告訴《聯合早報》:「這段歷史給這裏的人留下了深深的焦慮感。重工業過去推動這些地方的經濟昌盛,那些主張加強重工業的口號也會引起選民的共鳴。」

美國大選:圖為2024 年10 月22 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選民提前投票。(Reuters)

三搖擺州因工會分化 使兩黨競爭更激烈

過去三年半,拜登政府大力推動清潔能源項目,包括撥款140億美元為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的清潔能源技術項目提供融資。拉曼說,這為賓多法尼州一些城市重新注入經濟活力,部分地區的失業率跌至歷史新低。

雖然就業增長和企業投資帶動薪資上漲,但拉曼說,因為通脹的關係,民眾的實際工資還是減少了。

拜登2020年憑藉與工會的密切關係,成功從特朗普手中為民主黨重奪「鐵鏽帶」三大搖擺州。不過,據貝爾特觀察,工會如今更分化,將再次掀起民主共和兩黨在這三州的激烈競逐。

選民不滿:為什麼得靠中國?

談到美國工業重鎮的經濟困境,不滿現狀的選民都把矛頭指向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

「我們為甚麼得靠中國生產藥劑、紡織品、車子,我們為甚麼就不在國內生產?」比弗郡的坎貝爾言語間流露出對美國無法自給自足的擔憂。

他也疑惑,與其從其他國家進口石油,美國何不進行更多本土鑽探。這既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能拉低石油價格,而且「我們煉油做得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更好」。

對坎貝爾而言,依靠其他國家會讓美國處於被動。「經濟上,我們應該靠自己。現在還有中國企業來這裏購買我們的田地,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伊利郡的艾倫則認為,冠病疫情是「中國帶給我們的」。他說:「你無法肯定那不是故意的。」

圖為2023年3月17日,美國德州的油田正開採原油。(Reuters)

學者:中國最容易成代罪羔羊

利海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拉曼談到中美經濟較量對「鐵鏽帶」的衝擊時說,賓夕法尼亞州的鋼鐵和煤礦工業、密歇根州的汽車業和威斯康星州的電子業都因較便宜的中國進口貨品受重創。但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競爭也刺激這些地區實現產能多元化,幫助它們現代化和發展。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政府系副教授卡爾森(Allen Carlson)指出,雖然無法明確指認中國是「鐵鏽帶」貿易和製造業的唯一傷害來源,但中國是「最容易被指認的代罪羔羊」。特朗普和賀錦麗走訪這些搖擺州時在貿易課題上都爭着表現自己的強硬態度,強調要保護美國人民的飯碗不受中國威脅,因此一點都不出奇。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院政治學副教授杜強(John Donaldson)說,中美雙方輕易就能彼此妖魔化,中美關係因此更難處理。「過去美國主流的政治人物都有所共識,與中國接觸是積極的舉措。如今的共識是,這項策略失敗了。這樣的事態發展很危險。」

特朗普任內對華實施的制裁,到了拜登任內大多都延續。卡爾森說,如果兩者有甚麼不同,便是拜登採取了「更加全方位的方針」,以看上去對美國有利的方式束縛中國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賀錦麗如果當選,預計將延續拜登政府的做法,在美國經濟和安全利益被認為受中國傷害的課題上立場強硬,但在「如何、何時表態」上保留選擇空間。特朗普如果當選並履行對華所有商品徵收60%關稅的決定,則會導致中美貿易摩擦範圍更廣、程度更深。

卡爾森說:「我們不太可能看到中美關係出現實質轉變,轉向更多合作。問題更多在於我們會看到賀錦麗延續現有政策,還是第二個特朗普任期裏中美關係出現更多動盪。」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