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相籲歐盟勿對華電動車徵稅 德國總理表示認同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德國政府加入西班牙行列,一同呼籲歐盟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計劃。

9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結束為期4日的對華訪問,被媒體問及歐盟對華關稅問題時指:「我必須直言不諱地說,我們所有人,不止是歐盟成員國,還有歐盟委員會,都需要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9日下午在北京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China Daily via REUTERS)

據彭博社12日報道,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赫貝斯特雷特(Steffen Hebestreit)對西班牙首相的上述表態表示歡迎,回應稱,「這是我們共同的行動方向」。

報道指,歐盟27個成員國將於下個月就是否繼續對華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進行最後表決。如果佔歐盟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投票反對,那麼歐盟委員會將被迫擱置這一措施。歐盟委員會可能會認為,西班牙和德國兩個主要成員國相繼表態反對,將影響該機構如何與中國就此事進行談判。

在此之前,德國對於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一事的反對態度明顯,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曾發表類似言論。他去年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在歐洲、北美、日本、中國、非洲、南美等所有地方銷售我們的汽車。但這意味着我們也願意從其他國家進口汽車。」

2024年9月11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在柏林德國聯邦下議院會議上就2025年預算發表講話。(Reuters)

彭博社認為,桑切斯的最新表態,「將自己推到了地緣政治危險地帶之中」,「這對於通常與歐盟主流意見保持一致的桑切斯來說,是一種罕見的處境」。他的言論令歐洲各國和歐盟總部的一些官員感到意外,因為他此前很少與歐盟意見相左,且據說他與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有着良好的工作關係。

不過,在桑切斯訪華之前,與他關係密切的官員表示,西班牙將始終與更廣泛的歐盟立場保持一致,但桑切斯希望成為避免中歐貿易戰的橋樑。

據介紹,對於德國和西班牙來說,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計劃將對本國產生不利影響。

大眾、寶馬等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將在這場貿易爭端中受到最嚴重打擊,因為這些車企2022年在華銷售了460萬輛汽車。西班牙則是歐盟第二大汽車生產國,正在尋求從中國吸引投資來發展其電動汽車產業,這也是桑切斯本週訪問中國的部份原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9日下午在北京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REUTERS)

中國還是西班牙在歐盟以外最大的貿易夥伴,2023年兩國貿易額達486億美元(約3790億港元)。今年以來,中國相繼宣布對歐洲進口的白蘭地、豬肉、乳製品等進行反傾銷調查,作為歐盟最大的對華豬肉出口國,西班牙此前曾表示希望歐中之間有「談判空間」,因為「貿易戰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德國和西班牙並不是僅有的兩個對歐盟立場持懷疑態度的成員國。今年5月,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也警告不要對中國貿易採取強硬立場。他表示,歐盟不應該「破壞全球貿易」,「一場更廣泛的貿易戰、封鎖彼此產品,這不是德國和瑞典等工業國家的出路」。

此外,9月11日,正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挪威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同樣指出:「挪威不是歐盟成員國,我們(與歐盟)沒有共同的貿易政策。因此,挪威不會單方面(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制裁。」

習近平2024年9月9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來華正式訪問的挪威首相斯特勒(China Daily via REUTERS)

隨着中國汽車行業的迅速崛起,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向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今年7月,歐委會公布初步裁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7.4%至37.6%的臨時反補貼稅。8月20日,歐盟披露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最終調查結果草案,對徵收稅率進行小幅調整,最高至36.3%。

彭博社指出,歐盟成員國必須在10月底之前就是否繼續徵收關稅進行投票表決。如果多數成員國未能阻止這些措施,那麼歐盟委員會將在10月30日之前公布為期5年關稅的最終規定。

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預計中國和歐盟官員將於9月晚些時候會面,商討雙方能否在關稅生效前達成協議。另一名來自支持關稅國家的高級歐洲外交官表示,他們相信仍有大多數成員國支持關稅,並且將說服西班牙在此問題上支持歐盟委員會。

有關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的最新進展,中國商務部發言人9月10日表示,電動汽車反補貼案情況複雜、影響面廣,中歐雙方開展磋商達成一致,具有一定挑戰。但中方相信,只要歐方展現誠意、相向而行,就可以通過磋商解決彼此關切。中方願與歐方繼續密切合作,爭取早日達成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符合世貿規則的解決方案,推動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