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勢頭強勁 海外使用量大增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由於人民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和持續的高質量經濟發展,去年人民幣的海外使用量大幅增長。

7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發布旨在追蹤人民幣全球表現《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其中顯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在2023年同比增長22.9%。與其他主要國際貨幣同期表現相比,人民幣國際化呈現出強勁勢頭。

「隨着一個國家金融體系在服務全球供應鏈的過程中質量的提高,使用其貨幣的基礎將得到鞏固。」報告稱:「儘管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下受到抑制,但與其他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的國際化仍然強勁。」

港媒7月29日指出,隨着中國改善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和風險防範,中方一直在努力以穩定和審慎的方式增加人民幣的全球使用。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人民幣・中國經濟・中國金融:2020年2月3日,一名男子走過位於中國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Reuters)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指出了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的季度平均值,為6.27;而同期的美元國際化指數為51.52,歐元國際化指數為25.03。這一數值越高,說明國際化程度越高,但該研究報告並沒有說明最高數值是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指數排名中,人民幣要高於英鎊和日圓,英鎊和日圓的指數數值分別為3.76和4.4。

報告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於:第一,中國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貨幣的「含金量」;第二,中國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加快金融高水平開放步伐,促使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提質增速;第三,國際貨幣合作大踏步前進,為人民幣國際使用搭建廣闊的平台;第四,金融周期分化與波動下人民幣融資功能增強,成為2023年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高光亮點。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人員啟動研究,他們整理了與人民幣在貿易結算、金融交易以及在其他國家作為官方儲備貨幣使用有關的數據,以確定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是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第13本年度報告。該系列報告旨在忠實記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深度研究這個進程中各個階段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政策熱點難點。

人民幣・中國經濟:圖為2009年3月31日,位於山西省長治市的中國銀行分行內,一名職員在點算人民幣紙鈔。(Reuters)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教授屠新泉2024年5月曾指出,中國在優化跨境貿易結算方面的持續努力,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各省建立的跨境金融結算平台有效地吸引了許多金融機構,提高了企業支付和收入的效率,擴大了投融資渠道,推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儘管增長勢頭強勁,但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告也警告說,人民幣的國際化也仍面臨着諸多內外部風險挑戰,包括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人民幣對美元相對較弱的匯率。

「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應當用於穩定和保護供應鏈免受風險影響。」報告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還包括:「應當提高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合作夥伴的服務質量,同時應當更多地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下的貿易投資活動。」

路透社2022年6月14日拍攝的這張設計圖片,顯示一張捲曲起來的人民幣紙幣。(Reuters)

2023年2月5日,被稱為「末日博士」的經濟學家魯賓尼(Nouriel Roubini),在英國英媒發表評論文章認為,美元正面臨來自人民幣的挑戰,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恐將遭終結。

他以其悲觀的預測而聞名,他指出,隨着世界在中美兩國影響力之爭中變得越來越分裂,「兩極而非多極的貨幣制度,最終可能會取代單極的貨幣制度。」他預測,在這種兩極化的全球儲備貨幣體系中,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也可能會在未來10年相對下降。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