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建議「年輕人畢業後先啃老三年」 網民反應兩極
近日,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卻提出「有條件的年輕人畢業後可以考慮啃老三年」,看看世界,發掘興趣和過好生活,引發內地網民兩極評價。
梁永安進一步解釋,建議年輕人可以啃老,並非拒斥工作,而是不必那麼著急走進工作環境,可以給自己保留成長探索的時間和可能性,「你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努力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他表示,「啃老」並非不勞而獲、消極躺平,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過程。年輕人畢業後無須急於工作,應當趁年輕挖掘興趣、理解世界的多樣性,體驗不同生活方式,建立更寬廣的人生觀念。
梁永安認為,即使花兩三年探索世界後沒有很快得到太實際的回報,但還是擁有了不一樣的過程,看過世界和生命的顏色,未嘗不是一種「滿載而歸」。
對於受到的質疑,梁永安表示,他明白有人認為這與中國傳統的「孩子成年就自力更生養活自己、贍養父母」的代際模式有衝突性。
梁永安指出,兩代人代際之間觀念難以調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主要因為父母輩與年輕人的思維模式存在根本差異,如同農耕時代與航海時代的兩種模式的碰撞,「上一代父母是較為偏向農耕社會的文化心理,渴望平穩安定,很多父輩對子女的期待停留在『安身』上,希望讓孩子在諸多不確定中找到坐標,早日獲得穩定工作、買房結婚生活,風調雨順過一生。」
梁永安說,從數據統計來看,中國首次購房者平均年齡僅為27歲,比很多發達國家的青年都早10年左右,「但這樣的快速安定,可能跟社會發展下一步對年輕人的期待和必然出現的新型人才模式錯位。」
梁永安強調,他非常建議父母在有條件支持孩子的情況下,應該先謹慎考慮往哪個方向去給孩子投入,「是為了此刻的安身,還是為孩子未來十年後的發展而投資?用於買房安身的這筆寶貴資金,是否還有更加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梁永安:年輕人是中國社會轉型重要動力
梁永安指出,置身於中國現代社會的城市化、中產化發展軌跡之下,年輕人積蓄精神力量、拓寬創造空間,將成為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動能。當下每一個青年的個體選擇,終將彙集為河流的形狀,成為社會潮湧奔流的方向。
梁永安指出,目前的工作選擇空間只是被前一代人建構出來的,這個世界上除了既有的社會分工體系外,還有很多工作選擇的「空白」,年輕人應該盡量避免受限於被規定好的狹窄勞動空間,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富有活力的增長點。很多時候,思維的受限是「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可以考慮借鑒國外「gap year(間隔年)」的工作性旅行方式,前往跨文化、跨文明的空間裡體會生命應該怎樣過,再回頭看就可能形成新的自我關照。
梁永安強調,正如之前給我年輕人的建議,「一輩子只需要拿一半的時間去工作就行了,你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努力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梁永安還說,探索過程不單是要有知識與技術的磨煉,更重要的還是內在精神力量的成長,「對於一個年輕人的成長要素來說,我認為最需要的是才華、專業、勇氣。」
網民點睇:
大部分農村出來的孩子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畢業後還要償還助學貸款。啃什麼,剛出社會就要反哺家庭了。
也許以後這一代年輕人孩子大學和畢業後能有更多的思考和選擇,想法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做起來比較難,對很多人來說是經濟壓力和精神迷茫。
現在有些年輕人掙的還沒老人退休工資高,老人走了這錢還是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