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點揀? 4成港人欲北上尋機會 內地卻封香港「打工仔天堂」

撰文:鄭寧 盛昀
出版:更新:

自2022年末香港實施「高才通」計劃以來,不少內地年輕人南下尋求工作機會;政府亦推出「大灣區就業計劃」,鼓勵港人北上就業。
據係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今年1月發布數據顯示,有近七成人願意到北上發展,創下新高;Jobsdb亦於5月發布報告稱,近四成打工仔表示有意到境外尋找機會,並有高達45%年輕受訪者視內地為首選地點。不過,香港的高收入,亦讓香港成為內地不少年輕人的夢想之地,並認為香港不「捲」的社會環境是「打工仔天堂」。
近日,有本港大學生在接受《香港01》採訪時就表示,對於北上就業,抱著開放的態度去了解,有機會也會嘗試到大灣區;也有同學表示,會駐紮香港,看好香港面向國際及內地的廣闊市場。不過,他們一致認為,內地確實比香港更內捲,搵工還是會注重薪資和生活工作相平衡。

由香港城市大學主辦的「青年金融創科培訓計劃2024」在上月結束,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PayPilot隊伍在總決賽中獲得冠軍,理大金融專業的楊鈞羽就是其中一員。參加此次比賽讓楊鈞羽堅定了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他表示自己在一定會在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領域發展,「因為我覺得科技是一個大趨勢。」

香港理工大學的PayPilot隊伍成員楊鈞羽。(受訪者提供)

近年來,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飛速,參加比賽時,楊鈞羽與許多澳門和內地隊伍交流,了解內地的金融科技。他就表示,自己參過一些內地創科交流團,去了廣州南沙,感受到內地的營商環境及創業環境,認為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業十分有優勢。

「內地現在有一些青年創業的園區,其中會有一些政策是專門給香港學生的。這些都是非常之好的,相信未來會愈來愈多。」楊鈞羽稱,對於大灣區的創業政策,自己也會再多了解一些,「我覺得未來都可以多去學習,或者多了解一些內地或者大灣區的發展。」

在本次比賽中,獲得季軍的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呂皓楠目前正在創業,他表示自己的團隊亦正在了解香港及大灣區的一些創業計劃,「香港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優惠,包括一些加速器、孵化器的計劃,如果我們要請一些大學生或者說工程師的話,其實他也會提供相應的優惠。」

季軍獲得者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呂皓楠(左一)。(受訪者提供)

雖然大灣區亦都給了許多優惠條件,但目前為止團隊仍以香港為重心。他認為,香港的優勢是面向國際。「我們當然不可能只面對香港,也想面向台灣,及其他國際市場。其實內地的市場也特別的大,但我們不希望只側重一方面,然後就流失另一方面的客源。」呂皓楠說,「我們期望的是兩邊兼顧」,留在香港,香港的優勢就會變成團隊的優勢。

雖說大灣區9+2融合,但香港與內地在各種方面仍是截然不同。其中,在就業環境上,過去香港以工作快節奏、職場競爭激烈、長時間加班等聞名;然而近年來,隨著內地市場的崛起,人才湧現,「捲」成了內地就業市場的最大問題,捲自己、捲他人,卻收不到相應的回報。相反,高收入的香港變成了許多內地青年的夢想之地,並被稱為是「打工人的天堂」。

一樣是密密做,但香港打工仔在法定假期上班卻只獲一天補假,這比不少地區的打工仔來得辛苦吧。(資料圖片)

對於兩地就業環境,楊鈞羽認為,香港的就業競爭會愈來愈大,「因為隨著香港和內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愈來愈多內地人會來香港發展,比如專才通等等。同時很多內地顧客會來香港,所以香港可能愈來愈多人要會講普通話,可能才能在香港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至於內地的「捲」,還是在校生的楊鈞羽認為,從學歷上看,大部份人都有研究生學歷的內地,比香港更「捲」;但職場方面,他則笑稱,「要親身試一下才知」。未來求職的話,他會更關注薪酬、以及「Work life Balance」,「工資對於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我相信特別是年輕一代都是傾向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深圳微時光提供)

作為正在創業的博士畢業生,呂皓楠從市場整體環境看內地年輕人的就業情況,他表示,「我們都知道房地產並不是那麼好,互聯網其實也愈來愈不太好,有很多政策,比方說可能競業協議之類的,其實對於應聘者、對於打工人來說都不是特別友好的一些政策。」

而他也認同「內地會比香港會更內捲」,「應該是說內地跟自己比已經不如三五年前,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恢復。」雖然就業市場艱難,但呂皓楠表示,這對創業也許是一個機遇。政府會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扶持初創企業,「所以從人才方面想,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