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蘇州男傷人事件是不是偶發 中國都應警惕民粹民族主義狂熱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據新華社報道,6月24日,蘇州市高新區塔園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發生一起持刀傷人案件,造成3人受傷,其中1人為中國籍,2人為日本籍,犯罪嫌疑人被迅速制服。中國籍傷者胡友平在阻止嫌疑人犯罪過程中受傷嚴重,經送醫搶救無效於26日不幸離世。兩名日籍人員中,1人在院治療,無生命危險;另1人當日已出院。

蘇州市民胡友平在危機關頭的見義勇為引來許多稱讚,蘇州市公安局、蘇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正在根據流程,提請市政府追授她「蘇州市見義勇為模範」稱號。6月28日,日本駐華大使館降半旗致敬胡友平,並表示:「胡友平女士以一己之力從歹徒手中保護了無辜的婦幼,相信她的勇氣與善良也代表了廣大中國民眾。」

中國現代作家魯迅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蘇州市民胡友平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她在犯罪嫌疑人行兇的緊急時刻挺身而出,展現出中國人的良知和勇敢,值得被紀念。

因為蘇州「6·24」持刀傷人事件涉及兩名日籍人員,外界關心這究竟是一起無差別攻擊的刑事案件,還是具有針對性的極端仇外行為。6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警方初步判斷這個事情是一個偶發事件,目前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中方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像保護中國公民一樣,保護在華外國人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的6月10日,4名來自美國愛荷華州康奈爾學院的教師在吉林市船營區北山公園被刺傷,一度同樣引發外界不少人的疑慮。不過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目前,警方初步判斷此案系偶發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6月10日下午,吉林市傳出有4名外國人遭人持刀砍傷。(抖音影片截圖)

當然,關於蘇州和吉林的外籍人士遇襲事件,都有待於進一步調查。然而不能不說的是,無論這兩起事件是不是偶發個例,中國社會都應認真對待輿論場在這兩起事件過程中所透露出的憂慮情緒,要警惕近些年來所冒起的民粹民族主義狂熱現象。

不能忽略的是,近些年來,一些排外、仇外的民粹民族主義狂熱現象已有妨礙國家健康發展的跡象。2022年6月,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在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八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表示,目前網絡上有人把同西方、美方對話溝通的主張視為恐美親西,這種情緒嚴重影響開展理性的對外交流,特別是與美國和西方的交流對話。

他還指出,「特別要警惕打着『愛國』旗號的激進民粹主義的極端民族主義狂熱」,「現在,我們同外部世界的關係很複雜,有人說要四面出擊了」,「民眾的情緒是國民意向的反映,我們的對外關係、國家對外政策取向,不能允許簡單化詮釋和誤讀曲解,不能完全被偏激的和有失理性的民意所綁架」。

延伸閱讀:南京商場貼紅色圓形Logo被舉報是「旭日旗」 央視批:愛國不是生意

在以民族國家為基本競爭單位的國際秩序下,合理範圍內的民族主義是正常現象。然而,有一些人把對民族主義和愛國的理解推向狹隘的極端,演變為造謠抹黑、上綱上線、惡意攻擊他人的獵巫行為,甚至趁機收割流量、牟取私利,造成社會撕裂。

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反覆警示,狹隘、極端的民粹民族主義狂熱現象,對於一個社會的正常發展、交流合作、人民福祉百害而無一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把「和平與發展」定義為時代主題,回歸常識理性,推動社會走向開放與多元,發揮人民的潛力,才讓整個社會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快速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改善,離不開進一步推動社會走向多元開放。

所以說,無論蘇州和吉林的外籍人士遇襲事件是不是偶發個例,中國社會都應該保持必要的警惕,不要讓民粹民族主義狂熱干擾國家正常發展,要理直氣壯地與民粹民族主義狂熱劃清界限,成為一個多元、包容、開放、走向世界的現代化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