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想像密布台海 台海戰爭不應是台灣求仁得仁的悲劇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近期台灣陸軍官校「黃埔百年」校慶活動中,賴清德言稱「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說法引發台灣內部爭議,台防長顧立雄隨後滅火,強調防衛決心,用以安撫民氣,但來自美媒一篇專文載名美國試圖在台海營造「地獄景象」的計劃,卻讓台海的戰爭想像變得更加具體。時至18日,有台灣澎湖漁民目睹解放軍潛艦浮上海面,則是最新一宗有關台海軍事的事件,進一步加劇了緊張氣氛……

台海情勢日趨緊張,戰爭的陰影如烏雲般籠罩。本月16日,台灣陸軍官校舉行的「黃埔百年」校慶活動上,賴清德一番「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的致詞,再度將台海軍事的緊張氣氛拉回輿論目光。馬英九基金會迅速回應,指出賴清德的說法,顯示他傾向尋求作戰,認為台灣需要的是避免戰爭的領袖,而非引戰的總統。這一幕讓人不禁深思,台灣真的準備好面對戰爭的現實了嗎?

隨著賴清德的表態,台防長顧立雄在次日進一步強調台灣是守勢作戰,並提到解放軍所謂「首戰即終戰」的想法,只是北京主觀且一廂情願的期待。然而,綜觀賴清德新政府上台將滿足月,台灣政府一方面不斷強化自衛能力,試圖以強硬姿態來威懾中國大陸,但另一方面,此類推高情勢的強硬立場,是否也在無意中推動了台海戰爭的到來,也讓各界擔憂。

6月14日,台灣防長顧立雄表示,台灣要參與整個美國印太戰略的協同性嚇阻,強調「備戰才能避戰」。(聯合報)

這樣的憂慮並非毫無根據。本月10日,《華盛頓郵報》揭露了美軍的「地獄景象」計劃,旨在透過大批量無人武器阻斷解放軍意圖穿越台海的軍力,以爭取部署協防台灣的時間。該報道引發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也揭示了美國在台海局勢中的深度介入。然而,有內地媒體對此分析,美軍是否能實現大規模生產仍是疑問,並警告這種行為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地區緊張。

事實上,台海的緊張局勢不僅停留在言語和相關報道的頻道中,而是真實地出現在台灣漁民的日常生活裡。6月18日,台媒報道,有澎湖漁民在海峽中線附近進行漁獲捕撈時,驚見一艘解放軍潛艦突然浮出海面,隨後一艘解放軍艦艇前來支援並返回中國大陸方向。這一事件旋即引發了台灣社會的高度關注,解放軍的這一行動究竟是技術測試還是對美台的公開示威?

6月18日凌晨,澎湖漁民驚見一艘潛艦浮出水面。(臉書社團@軍事迷)

台灣內部的分歧

台灣內部在面對中國大陸威脅時的立場分歧,從賴清德和馬英九基金會的爭論中可見一斑。賴清德強調「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這一言論無疑是對中國大陸的強硬回應。這番話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息:台灣不會在面對威脅時屈服,會堅決捍衛自己的主權和安全。這種強硬立場的背後,是台灣政府對於防衛能力和軍事準備的高度重視。

從一定程度上看,賴清德的說法是對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的一種信心展示。台灣希望通過強硬的軍事態度,來增強自身的防衛能力,同時也向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傳遞出決心抵抗侵略的訊號。然而,這種強硬的姿態是否真的能保障台灣的安全,還是只是徒增更大的衝突風險,本身即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2024年5月23日,北京街頭的大螢幕,播出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舉行軍演的新聞報道。(Reuters)

至於馬英九基金會的反對聲音,則代表了台灣內部另一種觀點。他們主張兩岸應該透過對話與和平方式解決分歧,抨擊賴清德的言論顯示出他傾向於尋求戰爭,而台灣人民需要的是一位能避免戰爭的總統,而不是引戰的總統——這一觀點反映了台灣內部另一種重要的聲音:和平解決兩岸分歧的重要性,且不應輕易冒險。

某種程度來說,如馬英九基金會的反對意見,是對賴清德強硬立場的一種制衡,也是對和平解決問題的一種堅持。

美國的「地獄台海」

毫無疑問,美國在台海局勢中的角色至關重要。美國一方面透過《台灣關係法》和對台軍售,向台灣提供軍事支持,強調保護台灣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國也不希望台海局勢失控,進而影響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因此,美國在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的同時,也需要平衡中美關係,避免激化衝突。

近年台海局勢緊張,解放軍多次在東部沿海地區舉行軍事演習。(中國軍網)

《華盛頓郵報》在本月揭露的「地獄景象」計劃,顯示出美國在協防台灣方面的深遠考量。美軍試圖透過無人武器系統來阻斷解放軍的進攻,以此來爭取時間部署協防台灣。然而,這種計劃是否能真正實現,一方面仍有待觀察,二方面,從台灣本位利益思考,縱使美軍真有意願為台灣提供武力支持,但這類高強度的軍事準備與宣傳,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台海的緊張局勢,反而提前且保證成為種下未來戰爭的因子,不無疑問。

一如疑似解放軍096型「唐級」核潛艇在台海的上浮行動,無論是技術測試還是對台美的軍事示威,都顯示出北京在台海問題上的強硬態度。這一事件讓台灣社會對於戰爭的想像更加具體,都該讓人去思考,這種軍事對抗是否真的有助於解決問題,還是只會讓局勢更加複雜和危險?

5月9日,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刊文指出,台灣已向美國政府提出購買自殺式無人機的請求,可能包括迷你彈簧刀300,以及更大型的彈簧刀600或ALTIUS-600。圖為彈簧刀300無人機。(維基)

台海和平還有可能性?

在這種複雜的局勢中,耶魯大學國際領導中心創始主任艾瑪.思蓋(Emma Sky)日前提出的「和平推」思維,提供了台灣一道新的思考方向。

艾瑪.思蓋日前訪台提出,「和平推」不同於「兵推」,它不重視誰是贏家,而是想辦法在區域政治衝突中「降低風險」(de-risking)和「強化韌性」(becming resilient)。

艾瑪.思蓋強調,「和平推」強調合作,利用軟實力來解決問題,這與當前的軍事對抗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兩岸和國際社會能更多地採用這種思維,或許能夠降低衝突的風險,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途徑,而這正是台灣內部極度缺乏的思路。

綜觀目前包含來自台灣內部、美國與日本的各種兵推或將台灣武裝成為豪豬島、刺蝟島、或將台海佈置成為「地獄景象」等言論舉措,都深深蘊含了「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影子。當然,台灣不論朝野還是民間,確實人人都想要避戰,但在避戰的心理壓力下,台灣的防衛政策已過於傾向依賴軍事力量,忽視了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反身不斷增強的軍事部署和對抗的結果,目標不會是和平,而是戰爭,台海戰爭或成為一齣台灣求仁得仁的悲劇。

總結來說,台海局勢的發展,需要各方冷靜謹慎,台灣作為一個地緣政治的關鍵地區,其命運不僅關係到兩岸關係,也涉及到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中美台三方在這一地區的角力,無論是軍事上的對抗還是政治上的較量,都讓台海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和不可預測。

在這種情況下,分歧的台灣內部應該捫心自問:當戰爭想像已密布台海,台灣自己真的有想像到戰爭的真實面貌了嗎?還是僅僅被各種戰爭想像所包圍,進而忽視、壓抑了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