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二十年.顧錦輝】35年的南華忠臣 決多花20年為港成長

撰文:蘇子暘
出版:更新:

20年。
由寫信變成Whatsapp,由踢波變成只打機的阿叔,連港人集體回憶的旺角場都已翻新,回歸未至50年,改變的事已多不勝數。
要數港足這20年亦走過輝煌、踏過冰河、迎來鳳凰,如今卻來到樽頸位。
三代港腳,三個不同的身份,說出三個不同的願望。
近來「Kim out」聲音四起,不如聽聽曾創下「五一九」的上一代港腳顧錦輝怎看近年港腳發展。
攝影:吳煒豪

南華會有自己的球場,以前球場四周都是單層的宿舍,球員可在這休息。
可惜南華會場地地質問題,加上沒有專業保養,現在球員都不會來這練波,怕傷腳。

顧錦輝,1961年出生,於1982年起獲班主林建岳邀請,由東方轉投班霸南華踢至38歲掛靴轉做助教,直今已經在南華效力35年,今夏這間百年老店自降甲組,雖然顧sir自言不願多談,但言談間始終有點不捨。

南華就是球員的家

「30幾年,你說怎會沒有感情?」顧sir說。

有指南華足球部被清空,早前的職球員都被解約,一些重新開始,南華會13樓的足球部原為球員及教練的「宿舍」,平時球隊於跑馬地訓練前,教練會先到足球部準備教案,球員又會放低隨身物品或先健身,練波後又回來沖涼休息聚腳。過去一隊成員雖然已離開,惟儲物室卻有不少球員足跡,如中堅保贊卻留有家人合照,隊長陳偉豪的戰衣及波砵,更衣室掛起一件件球衣手套,有部分球員甚至會留在這裏過夜,十足十球員的家。

南華會給予球員的歸屬感,我想全港沒有一間球會可以做得到。
顧錦輝

「南華會給予球員的歸屬感,我想全港沒有一間球會可以做得到。」顧sir指指南華樓下的足球場,球場在他職業生涯時尚未失修,球員想加操便踢個波落草地練波,又會一起留在會中談天或享用球會設備,差不多見隊友多過見家人。「南華會好處是有自己的場地,由朝練到晚都得,我們以前練波通常是3點至5點,練完某些球員通常都會再加操1小時才走。我在這裏踢波踢了15年才掛靴,對南華會有種特別感情,這裏差不多是我的家。」

那些年,張志德、岑國培、陳發枝、山度士等球星都效力南華,顧Sir指未上場南華單是氣勢已勝過對手:「我記得有年聯賽,南華於聯賽未試過離開過榜首,比賽時可能對方曾在70分鐘前領先或守和我們,但一到最後20分鐘便變成南華反勝。」甚至1994年南華出戰冠軍球會盃(即亞冠盃前身),更殺入決賽只不敵中東球隊艾卡迪沙。

延伸閱讀:【港足日與夜】你從沒看過的本地波專題 香港球員的真實生活

90至91年球季,南華勇奪5連霸好不威風,球隊更有8名港隊成員。

「那時南華正選11個球員,有8個都是香港代表隊,於香港真的高幾線,就算和其他亞洲球會比亦差不多,你看到沒有什麼球員會外流,因為外面的水平都不比我們高。」球會強大,連帶港腳亦踢出成績,「五一九」2:1勇挫中國更是顧sir的代表作。

「其實當時香港和中國的足球水平不是差距太遠,因為他們大部份都是廣東球員,連同省港盃一年有機會對他們兩次三次,基本上我們就像朋友一樣,踢完波會和他們食飯宵夜。」那時港隊主張穩守突擊,加上球員在球會合作開,踢來特別流暢。

南華向來是足球的贏家,拿到冠軍有成績自自然然會有球迷,但現在打得不好、沒有成績只會趕走球迷,我覺得再搞下去亦沒有意思。
顧錦輝

昔日王者沒有成績便沒有意思

由此可見,這支南華會不只團結又強大,連帶香港隊亦維持着強勢,見證着球會雄霸球壇的顧sir,亦不難理解為何球會決定退出港超:「南華向來是足球的贏家,拿到冠軍有成績自自然然會有球迷,但現在打得不好、沒有成績只會趕走球迷,我覺得再搞下去亦沒有意思。」

近年球會愛培育外援,待他們住滿7年再轉為本地球員,被球迷批評為「假鬼」、「零本土」,多了入籍兵,最直接影響便是少了本土球員的出場時間。「南華一直的宗旨都是培養多些球員,但你看得到近年香港培養出來的新人不是太多,最好的可能便是陳俊樂、黃梓浩。」顧Sir分析指一支球隊最少都要20個本地球員,香港目前根本不夠人去踢全個聯賽。「就算有,但又夠不夠踢港超?培訓年輕球員要多些比賽,如果培育沒有上陣,他們成長得不夠快,但你太快派未準備好的球員上陣,又會摧毀他們的自信,同樣得不償失。」

足球部天台有球員留下的波砵,球員都沒有回來取走。

缺有質素的華人 退一步自身培養接班人

由此看來,南華要劈掉重練便是十分合理?「我不敢說是對或錯,但我知道如果球會想簽一名年輕踢過大港腳的球員,最少都要開出3至4萬月薪時,又有多少球會願意如此不計代價去付出、又是否搶得到?」人人都搶人,偏偏隊隊都缺人,不如做好自己練出一隊子弟兵,現在南華跌至港甲,第一場比賽已派出6名U16球員正選練兵,未必不是壞事。

「我覺得金判坤帶港隊教得不錯」,顧sir指Kim sir在香港踢過波,清楚香港足球的環境,如球員會為他賣命、召人時如何和球會商討放人等,這些都是過去外來教練做不到的事。有人批評他只會死守,顧sir便說:「都要睇對手,如果對手比你強還要主攻,隨時失多幾球;可以和到朝鮮,的確是港隊近年不錯的成績。」

20年後,我希望可以去到日本、韓國的水準,和他們有得打。
顧錦輝
訪問當日希望顧sir找來「五一九」時的港隊戰衣,想不到他說球衣已不知放到那裏了。

球會、聯賽及代表隊,三者可是互不可缺,球會培育出新血,聯賽競爭強自然推動球員進步,代表隊自然強勢;假如聯賽10支球隊有8支踢法都是雜亂無章,港隊集合起來要再練戰術便困難得多。因此香港隊想持續進步,不只是單靠口號或理念,還要有球會敢踏出第一步,真真正正給予年輕人上陣,從少灌輸贏波的信念和踢法。

「現在香港足球只可以贏到新加坡及菲律賓等球隊,20年後,我希望可以去到日本、韓國的水準,和他們有得打。」

「真的做得到?」

「可以,便由青訓做起吧。」

無論你是「Kim Out」或是「Kim In」,最終都只是換湯不換藥,港隊要改變不如由頭從青訓做起。

離開港超,足球部大變身,昔日獎盃亦只和雜物隨處放置,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