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生死戀成過去式 韓流緊扣社會議題 凝聚民眾向高牆無限挑戰
以往韓劇留給你甚麼印象?是《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那些又哭又笑的愛情故事?還是《大長今》這些深受「阿珠媽」追捧的歷史宮闈劇?其實韓國靠外銷這些感情豐富,宣傳韓國文化、靚人靚景,展示軟實力劇集的日子已成過去,韓國國內一個又一個的娛樂及綜藝製作已經轉化為關注社會議題的壓力團體,不斷帶領着民眾,一面得到娛樂,也一面關心社會。
好像韓國長壽喜劇《無理的英愛小姐》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播出最新一季,這段日子正好是朴槿惠因密友干政醜聞而遭彈劾的時間,於是劇集的第一集中,就有劇情「明串」朴槿惠密友崔順實的女兒鄭宥砬,以特權進入梨花女子大學,當中一句「看來你很會騎馬?不用交報告也可獲B以上的學分了」正正就是回應鄭宥砬的特權,亦反映民眾這權貴荒謬行為的最大控訴。
在最壞的時代,韓國流行文化明瞭自己也有種責任,要為公義發聲。
1960年代連續劇 屬宣傳手段
近年在韓國有不少以揭露社會問題為主調的劇集,而且更成為大熱,如有線電視台tvN於2014年《未生》,就是講述初出茅廬的年青人如何面對現實社會中的辦公室政治;同台2016年的《解碼追兇》(Signal)則是揭露社會不公義;另一有線電視台JTBC於2015年推出《錐子》,講述工人在欺壓下發展勞工運動。
回顧歷史發展,韓劇過往多扮演宣傳的角色,因此內容多為正面,或者是以浪漫淒美故事作主軸、美麗的人物、景物為配襯的劇集。上世紀60年代大部份的電視連續劇都是由軍政府控制,內容以教育大眾、支持軍政府為主,如1964年的《實話劇場》,播放21年,是政府的反共宣傳片。70年代愈來愈多人家裏有電視機,加上電視台亦可透過賣廣告賺錢,電視台亦更願意投資製作連續劇,當時有不少披露國內罪案問題嚴重等反映實況的作品,不過最終亦被政府打壓,要求播回教育節目及新聞等。
更多韓國大選新聞,請看:【專頁】韓國總統大選2017
1998年「文化立國」 輸出韓劇
80年代開始出現吸引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劇集,而且自1998年前總統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國」後,這種面向的韓國電視劇與電影及流行音樂等文化一同獲積極推廣到世界各地,形成「韓流」,以軟實力攻陷世界。海外觀眾最初接觸韓國文化的,大部份都是這個年代的韓劇,因此在不少人的心中,韓劇都是愛情劇為主。
不過,近十多年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不時出現揭露韓國在繁榮景象下衰敗一面的連續劇。這是由於網絡興起,國內外的民眾更易接觸韓國的劇集,加上多家有線電視台開始營運,包括tvN、JTBC等,為與傳統電視台競爭,開始製作有別於過往公式化的作品。這些作品都能讓生活在受壓逼社會的觀眾有共鳴,因此做出好成績,而且更讓社會關注到各階層人士需要。
連續劇引發關注社會問題
如上文提到2014年的《未生》,講述的是韓國當代年輕人在職場上所面對的困境,是一部借助對圍棋選手職業生涯的起伏,揭示韓國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問題,並反思青年人生存態度的作品。「未生」一語來自圍棋術語,意思是還沒確定死活的棋子,接下來可以做活,也可以放棄轉而爭取其他利益,取捨之間沒有對錯,只在選擇。
男主角張克萊從小想當專業圍棋手,卻因為父親過世、入段(成為職業棋士初段)又失敗,不得不放棄棋手生涯,以僅僅「通過高中鑒定考試」的超低資歷,進入競爭激烈的國際貿易大商社,成為非正規職員工。即使再努力、表現再好,非正規職員工的宿命就是二年之後不再續聘。《未生》之所以引起廣大的迴響,就是因為非正規職與青年失業現象在韓國日益惡化的問題。
劇情寫實牽動民情 多次推動立法
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韓國是OECD中「短期合約」員工佔全國總勞動人口最高比例的國家。當地2016年青年失業率高達10.7%,青年不能成為正式員工,便不能得到保障,加上非正規職位的工作環境惡劣,完全壓垮了當代韓國年輕人對未來的盼望。《未生》將這個殘酷的就業現況赤裸裸地呈現出來,隨着劇集大熱引起社會熱議,觸發了長期受到就業市場不平等待遇的人們的怒火,男主角名字「張克萊」亦成為非正規職員工的代名詞。
最終迫得政府與商會及勞工代表商議出修改勞工法例,提出了一份以「張克萊」的名字為暱稱的「張克萊法」,希望改善非正式職員工待遇。
韓劇作為宣傳國家的手段之一,這種揭露社會黑暗的現實情節無疑是「倒米」。除了韓劇,當地電影及演藝界亦有聚焦社會議題的內容,影響了國內民眾與國外觀眾對韓國政府的觀感。如2011年的《無聲吶喊》(韓國電影名稱意思為「熔爐」),改編自2005年光州一間聾啞學校的性侵案,電影上映後民眾重新關注事件,要求重啟調查,結果更修訂性侵法案,又稱「熔爐法」。
「國民綜藝」《無限挑戰》議題貼地
另外被譽為「國民綜藝」的《無限挑戰》,也不時在節目中讓嘉賓發表政治相關言論,引起社會對政治的關注。該節目的形式本身就如其名稱一樣,是無限制的製作,大多數單元內容,都是跟着社會時事和流行議題來進行,甚至還無懼於觸碰敏感政治議題。《無限挑戰》的製作人金泰浩曾表示: 「《無限挑戰》希望創造一個與觀眾悲喜同在並持續溝通的『共感綜藝』, 秉持着這種共感核心與社會大眾站在一起,自然不會逃避敏感時政問題」。
《無限挑戰》曾經邀請歷史專家和流行Hip-hop歌手一起,以新穎手法講解國家歷史;又試過派出攝製隊前往世界各地找尋韓國僑胞,並發起募捐活動協助他們;近期更找來韓國五大政黨的國會代表,加上節目主持人,還有花4個月的時間收集了過萬份民眾意見書,了解民意對「你期望2017年韓國國會通過一條什麼新法例」的意見,最終l選出200條問題作現場200位觀眾組成的「國民議員」代表,建構出一個「國民議會」。韓國社會過去30年實行民選總統制度以來,一直提倡由國民主導社會,所以節目主持人就通過這個「國民議會」,與國民一起制定國民最想要的法律。
朴槿惠忌憚 製黑名單封殺演藝界
去年崔順實便被指說服朴槿惠文藝界影響力過大,需要整頓,於是製作「文藝界黑名單」,封殺近萬名國內演藝界人士,當中包括導演朴贊郁、影帝宋康昊、視后金慧秀等,可見這陣文化界的力量,連總統也有忌諱。
然而諷刺的是,朴槿惠以「黑名單」打壓演藝界同時,醜聞卻成為演藝人的靈感,製作出一段段諷刺時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