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毯先生影評|劉德華揭娛樂圈潛規則 意外呼應「賈玲減肥事件」
這個春節檔,想看到《紅毯先生》並不容易。大年初三的下午,為了找個合適的場次和影廳,我不得不捨近求遠,多跑了5、6 公里,才跟大銀幕上的劉天王勝利會師。
5、6公里的距離,在北京可能不算什麼。但在一個二線省會城市裡,這個路程已經能夠讓大部分拖家帶口的春節檔觀眾打退堂鼓。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所買的那場《紅毯先生》200多人的大廳,只坐了十幾位觀眾的原因。
體感到的排片情況與上座率與資料相吻合。大年初三當天,在內地《紅毯先生》的排片佔比只有3.2%,場均人次為7.5。如果聯想到春節檔開票前,在「強制最低排片」風波中《紅毯先生》堅持不參與的態度,更會暗覺春節檔電影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圖輯】點圖放大看賈玲減肥前後對比👇👇👇
《紅毯先生》確實不是春節檔的特供片。它語境高、調子灰,雖然是喜劇但底色終究是荒誕。最重要的是,那些對影視行業「潛規則」不瞭解的觀眾,即便看了,估計也咂摸不出味兒。沒有討論欲,自然帶不來大範圍的二次傳播。
但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審視,《紅毯先生》這樣一個拍「電影怎麼拍的」元電影,又最適合在春節檔這個中國國產電影的最大檔期上映。
它是老派電影人的悲歌,是諷刺文娛輿論生態的小品,是電影魔術「穿崩」鏡頭的集錦……春節檔電影的幻象越迷人、輿情越灼熱、演員越是人戲不分,《紅毯先生》的表達就越是能形成一個與現實映照的閉環。
事實上,《紅毯先生》遇上《熱辣滾燙》,戲內的劉德華遇上戲外的賈玲,也恰恰構成了一組互文。他們齒縫間擠出的暗語都是:「我是演員,不是Joker(小丑),請尊重我的認真和努力。」
【相關圖輯】熱辣滾燙|賈玲為演拳手激減100磅惹熱話 盤點8個為戲減肥的藝人(點圖放大瀏覽👇👇👇)
只不過,以真誠做武器的賈玲,簡單直給,用減重100磅成就了「呼喊」;而總是體面的劉德華,選擇了再隔一層,化作了真戲真作的「細語」。
賈玲的「呼喊」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了票房也引發了如潮的輿論,未來的她職業處境因此變得更嚴肅也更複雜。劉德華的「細語」則像提前預備好的註腳一樣,解釋了賈玲近乎獻祭般的努力和自我證明,為什麼在如今的內娛大環境下不一定是件好事兒。
說完場外話現在聊回電影本身。
《紅毯先生》雖然後半程看起來觀感複雜,但事實上是個簡單的故事。它講的就是一個影帝為了拿獎去演了個農民,卻因深度體驗生活而引出諸多枝節,最終把電影拍攝變成了一場事故的故事。之所以觀感複雜,一方面是對劉德華個人影射頗多;另一方面是對圈內習以為常的「潛規則」的晾曬。
【圖輯】點圖放大看劉德華《紅毯先生》的劇照及宣傳活動照片👇👇👇
關於這部電影與劉德華本人,以及他和導演甯浩過往經歷的細密聯繫,電影上映前就有很多詳細的八卦「考古」,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我在看完電影后,倒是覺得片子裡三個紅色意象,很適合當關鍵字,用來解析《紅毯先生》。
第一個,是「紅毯」。
這是電影人榮耀的象徵,是電影世界與現實世界咬合的關節,也是片中劉偉馳想要用努力維持的規則和體面。
《紅毯先生》的開篇,就是工作人員鋪紅毯的鏡頭。面無表情的工人在平平無奇的地面、臺階上,鋪好看起來就廉價的紅色地毯,背板一豎、燈光一打、鏡頭一聚,就成了神奇的榮耀之地。
這場景看起來很荒唐。但作為一個以儀式感為地基的行業,電影就是要求所有從業人員都尊重這種假定性。
劉偉馳作為老派演員的代表,是尊重這片紅毯的。但他尊重的不是藝術,而是規則。
他只要面對鏡頭,總是儒雅、隱忍、內斂、風趣,有不快一秒壓制,有野心也藏得很好。在鏡頭外,他偶像包袱比天大。身材管理自覺到嚴苛,哪怕拍短視頻也要字正腔圓。你想看它Duang一下,或者跳段科目三,不好意思,他沒有這個娛樂精神。
他不是把電影當做藝術、生意或者娛樂來看,而是當做競技體育來看的。
他不想用電影觸動心靈,不求用電影撬動資本,更不想單純服務觀眾。他就是要證明自己能贏。他也認為,只要遵守規則、勤於練習、足夠努力,就能贏。
你可以說他的「紅毯精神」是功利主義,是以自我為中心。但換個角度看,是不是也可以叫做「敬業精神」,可以叫做「德藝雙馨」,可以叫做「戲比天大」呢?不管旁人怎麼看,起碼被保護得很好的劉偉馳認為自己是後者。
【相關圖輯】劉德華罕談朱麗倩 結婚多年維繫感情靠6招 戀情保密原因是…?(點圖放大瀏覽👇👇👇)
第二個是紅點。
紅點是攝像頭開啟後的提示燈。這是劉偉馳最熱愛也最恐懼的東西。當他扮上,是角色的時候,他是喜歡這個小紅點的。但當他是生活中的自己的時候,他是懼怕這個小紅點的。
紅點亮起前後,兩個世界。這是影視行當的通行規則,也給演員打下了思想烙印。
就像很多老藝術家一樣,劉偉馳很難接受在短視頻裡玩梗、諧謔,或者哪怕因為口音造成臺詞的一點點瑕疵。這不是說,他不願意扮醜充愣,而是他在面對非虛構鏡頭時,也有個名叫影帝劉偉馳的角色。
只要紅點亮起,他就不想暴露一點點真實自我。這是劉偉馳認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他沒有覺察到,如今媒介和人、演員和觀眾的關係,已經變了。
在這個人手一個「攝錄機」的時代,他想要把紅點亮起前後的兩個世界分得很開,太難了。一來,確實從手機、電腦到掃地機器人、行車記錄儀……明裡的鏡頭好覺察,但暗裡的鏡頭不好躲;二來,在現在的觀眾眼裡,這種「雙重人格」兩張皮,也不可愛了。紅點亮起前後的世界,觀眾都要看。
【相關圖輯】重溫劉德華出位言論 自揭拍床戲現生理反應 事前必問對手1件事(點圖放大瀏覽👇👇👇)
《紅毯先生》中劉偉馳和D站短視頻UP主之間的對手戲,就把他的「紅點」魔咒演繹得很精妙。
搭檔工作時,年輕UP主Summer給他提的所有策劃案,他都覺得在開玩笑。他不願意暴露一點真我,也不想成為「娛樂」燃料。一場party曖昧之後跟Summer回到家「一夜情」時,他又神經質地把房間裡的所有「紅點」都貼上,他懼怕「食色性也」的真我被拍下、傳播,成為要脅的把柄,或是事業的粉碎機。
然而可笑的是,最終讓他深陷網暴風波、事業崩塌的視頻,並不是「一夜情」錄影或是被行車記錄儀拍下的他失控砸車視頻,而是他自己發出的拍攝花絮——一段他出演的騎馬並讓馬摔倒的動作戲。
這是他認為可以暴露在「紅點」之下的「劉偉馳」,但卻無中生有出了「虐馬」的輿情,導致他斷送了演藝生涯。在泛娛時代,「紅點」也成了模糊地帶。
第三個是紅毛衫。
也就是《紅毯先生》中,那個靠造車圈錢的互聯網「大鱷」每次出場的標配服裝。
這個投資人,是陳偉馳為了給電影找錢拉來的跨界「大佬」。農村題材的藝術電影,只為了用「棉襖文化」去國外拿獎,市場閉不了環。那就得找點要名氣不求資本回報的「接盤俠」,為藝術買單。
這個投資人塑造得誇不誇張,現實原型又是哪些人,我們暫時擱到一邊不猜。單說為什麼劉偉馳和導演為什都想揍他。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不守規則,或者說不相信電影這個行當的「假定性」。
劉偉馳和導演極度認真的事,為之付出努力的事,在「紅毛衫」這裡就毫無性價比也沒嚴肅性。說好聽些是個大廣告,說不好聽點就是一群Joker在自娛自樂。當劉偉馳想要說服他投資的時候,說片子的藝術性、思想性是沒用的,得展示一下才藝,高爾夫一杆進洞才行。
《紅毯先生》給我最深觸動的也是這一點。
當一個演員不願意再當Joker,想要別人嚴肅對待自己的時候,是不是整個世界都會發笑?畢竟,如今演員得到的「尊重」,很大程度上跟他的物質收益掛鉤,而不是他的專業主義。「戲比天大」在實用主義的價值天平上,最多也不過就是個「不瘋魔不成活」。
最後,還想說說《紅毯先生》的最後一個鏡頭。
劉偉馳終於邁出一步,站上了他之前一直拒絕的平衡車,找到了一刻的圓滿和自由。有人解讀說,這是他終於找到了戲和「我」,新事物和舊觀念之間的平衡。我倒覺得,不是他找到了平衡。
要知道,平衡車的關鍵技術就是「自平衡」。世與我、舊與新之間的平衡一直在,只是看「紅毯先生」願不願意踩上來而已。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