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火星任務》種薯仔有根據 超強沙塵暴竟只屬微風?

撰文:王誦賢
出版:更新: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四火箭在海南文昌市發射升空,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預計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展開火星任務的旅程。

說起火星任務,相信大家都會記得由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執導;麥迪文(Matt Damon)及謝茜嘉謝西婷(Jessica Chastain)主演的《火星任務》(The Martian)。當時美國太空總署獲邀參與電影拍攝,被認為是間接向外界展示人類前往火星的風險和回報。那麼火星究竟暗藏甚麼已知及未知的危險呢?

相信不少影迷都會記得由麥迪文主演的《火星任務》。(《火星任務》劇照)

許多科幻小說家多年來都幻想著人類登陸火星後的畫面,隨著人類的航天科技不斷進步,小說家對人類登陸火星後的描述變得更為準確及真實。相信大家都仍記得,《火星任務》以一場巨大的沙塵暴開始,這使當時身在火星的太空人緊急撤離。據一名美國太空總署高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行星科學家Michael Smith稱:「火星每年都會出現中型的沙塵暴,它們覆蓋整個大陸地區,並且會持續數星期。」

《火星任務》原來當時獲美國太空總署支援拍攝工作。(《火星任務》劇照)

除了每年都會出現的沙塵暴外,他還指出,每3個火星年,即大約地球的5.5年,便會出現大型沙塵暴:「正常風暴就會發展成環繞行星的沙塵暴,我們通常稱之為Global Dust Storms(全球沙塵暴)來區分其分別。」然而他指出,這類大型沙塵暴理應不是使身在火星的太空員陷入困境:「即使最大的沙塵暴,其風力也無法破壞太空設備。最強的火星風暴,其風速每小時達約60英里,未達地球部份颶風風速的一半。」

《火星任務》開首出現的沙塵暴的威力過分強勁,其實都只為帶出之後發生的故事。(《火星任務》劇照)

雖然如此,這也不等於火星的沙塵暴對完全沒有威脅,因為火星上的塵埃略帶靜電,它們會粘在接觸面上:「這塵埃會覆蓋所有事物,而且它們非常堅固。」所以對於為火星設計儀器的工程師來說,如何有效解決機器上的灰塵問題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灰塵對於太陽能電池板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只有幾米厚的火星塵埃足以的塵埃整個儀器,從而令太陽能電池板接受較少陽光。所以在《火星任務》中,麥迪文每天都需要花時間清理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這或可能是未來登陸火星的太空人需要面臨的挑戰之一。

太陽能電池板對於身當時身在火星的麥迪文來說是非常重要。(《火星任務》劇照)
+10

至於當時惹來極大爭議的火星種薯仔的橋段原來是有根有據,原來在2017年有科學家在秘魯進行一項模擬在火星環境下種植薯仔的實驗,並指出薯仔成功發芽。國際馬鈴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指出,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的工程師建立了一個立方體衛星的封閉環境,並讓科學家在入面種植薯仔。曾任職美國太空總署的天體生物學家Julio Valdivia-Silva稱:「在類火星條件下種植農作物是這項實驗的一個重要階段。」他指出如果農作物在這極端環境下仍能生存,這些農作物在火星上生長的機會將會很大。

當時惹來極大爭議的火星種薯仔情節原來是有根有據。(《火星任務》劇照)

點擊下圖即睇中國「天問一號」預備及發射的過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