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天】一趟青春能走多少轉水貨?單非少女與中港問題的故事

撰文:電影·宇言
出版:更新:

《過春天》透過「單非」中學生說出了香港繁華背後的種種社會問題。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過春天》是由中國導演白雪執導,故事主角佩佩(黃堯飾)是一位「單非」中學生,她每天由深圳跨境到香港上學,生活可能跟很多跨境學生一樣。但生活在香港的我們對他們也未必了解,故事從她一段「走水貨」的經歷開始,或許能讓身處在同一城市的我們對他們有一種新看法。

這是一個關於單非中學生的故事。(《過春天》劇照)

女主角佩佩正處於青春期成長階段,編導在電影運用了數個鏡頭和情節,就已經能仔細地描寫她與身邊眾人的關係。整個故事中,她跟媽媽絕少溝通,兩人之間明顯充滿代溝,而港人父親已有新的家庭,兩人見面總是有點距離。其中一場是女兒在餐廳吃飯,父親在門外吸煙,玻璃倒影中,兩人雖然面向大家,但卻非身處在同一空間,顯示兩人似近還遠的距離。

學校裏唯一的朋友Jo(湯加文飾)看似與她青梅竹馬,他們希望一起到日本旅行,但是佩佩因為家境所限,所以遲遲未能起行。後來女主角偶然認識了一群水貨集團,她在這裏彷彿找到了保護和尊重,但實際其實只是金錢瓜葛,後來她又跟其中一位同事阿豪(孫陽飾)疑幻似真地邂逅了。導演厲害地拍攝了他們在昏暗狹窄空間中,互相協助綑綁手機,暗喻兩人之間的情感與慾望。佩佩以上種種的經歷,加上一直夾於兩座城市中間,令她幾乎沒有任何安全感。

佩佩以上種種的經歷,加上一直夾於兩座城市中間,令她幾乎沒有任何安全感。(《過春天》劇照)

整個故事其實就是一個成長期的躁動階段。雖然佩佩和兩地的人接觸多了,但似乎令她更迷失其中。她表面上好像成長了,但實際可能像片末的意象一樣:她帶着媽媽到飛鵝山上,突然刮起狂風大雨。驟眼看上去似是實現了她於戲中的願望──香港能夠下雪,但鏡頭轉落山下的風景,卻蒙上一片迷霧,大概意味了她跟各人的前路還是不明朗。

+1

電影除了體現青春期的成長外,也反映不少香港社會的問題。最明顯的莫過於是佩佩單親家庭的背景,直接投射出失敗的中港婚姻例子所衍生出的後遺症。

另外當然是片中最重要的橋段──「走水貨」,導演的拍攝時間剛巧是最令社會關注這個問題的年份,電影展示了集團的其中一面,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運送貨物過關,而且還描述了他們之間看似一個大家庭,實際卻只是金錢的關係,失手時根本沒有情感可言。這種價值觀同樣可以在阿豪身上找到,他不諱言說只相信金錢,或許這是不少香港同齡人都有的共通想法。另一方面,電影其實還有略略折射了香港繁盛背後的貧窮問題,其中佩佩在餐廳兼職打工時,她在後巷扔垃圾的同時就有一位拾荒者等待拾她扔掉的廚餘。

香港繁華背後藏了多少個貧窮故事?(《過春天》劇照)

看完《過春天》後,我有兩種感慨。電影對於描寫角色以及犯罪情節顯得有點乾淨,尾段亦難逃中國大陸的審查制度,但觀眾仍然可以明暸這種做法。始終故事能夠從少女成長的故事中,回應香港與中國兩地的社會問題,是近年難得一見的香港題材。而且《過春天》是由一位中國大陸的導演拍攝,佩服她能從外人的眼光中觀察得香港內在十分透徹,是近年很多香港本土作品也未必能夠呈現出的。其次,也慨嘆香港政府近年倡議所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其實在這種一片唱好的美好生活底下,還是隱藏了很多社會問題,只是很多人都視而不見。這部電影再次揭開了繁華背後的種種面相,希望更多人能夠正視。

香港仍隱藏很多的社會問題,只是很多人都視而不見。(《過春天》劇照)

內容提供:電影·宇言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過春天》(The Crossing) 【青春躁動與中港問題】」​】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