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象.影評】識飛就一定要飛?你看懂小飛象內心真正的黑暗嗎
卡通來說,有三套卡通是筆者看得觸目驚心的,分別是《老鼠也移民》、《姆明》和《小飛象》。他們角色雖可愛,但故事愁雲慘霧,小朋友時看已覺得陰陰沉沉,成年人重看更感社會悲涼。《小飛象》搭Tim Burton十分合理,電影版小飛象不負眾望,十分可愛,但在故事慘情下,導演帶來的火花是令人滿意的。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近年迪士尼在電影圈大放異彩,除Marvel系列令它完整地脫兒童化外,其真人化電影《美女與野獸》及《維尼與我》成績亦十分不俗,不久將來更有《獅子王》和Will Smith擔正的《阿拉丁》上映。《小飛象》除了要過卡通片忠實粉絲的一關外,亦要與同公司電影一爭高下。
論還原度,《小飛象》令人驚喜,以戰後世界作藍本,講述一個正沒落的馬戲班再度發跡的故事,令人想起《大誤樂家》。馬戲表演情節毫不失禮,故事老少咸宜,小朋友看得開心,大人同樣會心微笑。有別於卡通版本只以小飛象為中心,電影以人類世界作主軸,小飛象融入人類世界,故小飛象的動物朋友通通欠奉,以忠粉來講,看這版本另有一番風味。
很多人覺得《小飛象》不像Tim Burton的電影,「陰氣」不夠重。電影除了小飛象的灰色系設定 (如果跟足原著粉藍色的話,或許反而「陰氣」大增)和主題樂園的歡迎儀式一幕較為「Tim Burton」style外,大部分畫面都一反常態的春光明媚。論陰沉,《維尼與我》更引人入勝。
Dumbo原型角色Jumbo的真實故事十分悲慘,電影這方面拿捏得不錯,在歡樂之中你總感受到小飛象的若有所思,這是一種昇華,訴說了卡通所交代不了小飛象的內心世界。畢竟觀眾看電影,不單純是看與舊作相比的還原度,而是看那份進步。
小飛象》是一個典型的奮鬥故事,教小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對自己滿懷信心,世界總會為你打開另一道大門。世界迫人贏在起跑線,但同時忌材,忌不同的想法。小飛象不過是耳朵比較大,便被人認定他不是大象,同樣地女孩不希望做馬戲團成員,想成為一位科學家,便被父親極力阻攔。大家叫人贏又叫人不要出眾,這就是社會的價值。
筆者看電影的更深刻體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有材就一定要用?小飛象因為懂得飛,就一定要飛、一定要揚名立萬?如果小飛象並不想飛,他就沒有生活的權利?成年人再看《小飛象》,想深一層,發現一個人的價值不斷被別人定型,才華「被發掘」居多,像是小飛象的名牌掉了,便被人亂扣上Dumbo的名字。
【↓↓↓↓↓編按:按圖放大看更多《小飛象》劇照!↓↓↓↓↓】
小孩子被家長定了一條「起跑線」,什麼時候開始起跑要由別人決定?小飛象更叫人想起即將上映的《Joker》,小丑之所以成為小丑,就是源於母親要求他笑面迎人。
值得留意的是,小飛象全片沒有講過一句話,整個從天而降勇救媽媽的故事也是由身邊人執導。這是否就是他所想要的,永遠不得而知。電影最大的陰沉面正是如此。
更何況,做人可以有「不成功」的權利嗎?小女孩不希望加入馬戲班,因為不想拋頭露面,不是任何人也希望走上塔頂,每人也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難道成功就是唯一答案?小飛象可以自由飛翔,或者他更想腳踏實地,默默地走回象群過一個平凡的生活。若然大象是群居動物,又有誰喜歡一個人遠走高飛?
借小飛象看今日的小孩子,感受良多。小飛象努力追尋夢想,世界總會為他打開另一道大門,但這道大門看來已被人上鎖了。
作者簡介:柳凝之
影評人、詞評者、愛情散文作家。相信愛情,因為比較幸褔。 傳理系碩士,廣告叛徒,現任品牌主理人,著有《太古坊的》。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s://zh-hk.facebook.com/delighthk/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小飛象》:如果小飛象不想飛?」】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