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行浩劫96小時.影評】真實還原最慘烈潛艇事故 結局何其無稽

撰文:葉詩
出版:更新:

《潛行浩劫96小時》(Kursk)改編自Robert Morre的紀實小說《A Time to Die》,電影敍述史上最慘烈的潛艇事故──2002年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庫爾斯克號參與軍演時發生爆炸,並下沉於105米海底與總部失去聯繫,經歷兩次爆炸後118名船員中仍有23人仍生還,《潛行浩劫96小時》說的就是他們拼命求生的故事。電影為求還原當年真相,更邀請了當日親自率領團隊執行庫爾斯克號救援行動的英國皇家海軍大衛羅素(David Russell)協助劇本的編撰。

電影的題材很多時候都來自現實,《潛行浩劫96小時》如是,且還原度很高。(電影海報)

Kursk潛艇沉沒事故發生的時候,最令大眾關注的問題還是庫爾斯克號魚雷艙為何發生大爆炸,至今仍存在三種不同說法,分別是:與不明物體相撞;遭遇了二戰時期的水雷;庫爾斯克號所載魚雷因故自爆,而許多研究均傾向第三種說法,電影《潛行浩劫96小時》亦同樣選擇了這個方向去拍攝。沉沒事故發生後,俄羅斯政府為了潛艇內的軍事機密而對他國伸出的援手猶豫不決,在足足四天後,總統普京才接受西方國家的援助,白白浪費了救人的黃金時間。電影內有不少場次都批判俄羅斯政府優柔寡斷、漠視人命,以及其軍備的日久失修,導致不幸事故發生。

一個置人命於不顧的政府,究竟把人民放在一個什麼位置?(電影劇照)

俄羅斯和美國經歷過冷戰,一直都是死對頭,加上電影中的政治批判意味甚重,所以在看《潛行浩劫96小時》的時候一直以為電影出自美國之手,但原來電影由不是由荷里活製作,而是由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合作的作品,台前幕後皆來自歐洲各國,甚是有趣。據聞電影的製作費亦只有四千萬美元,可是製作費的限制沒有減少這部戲的質素。《潛行浩劫96小時》忠於事實,真實還原了23名生還者在深海之下對生存的迫切感。電影劇情緊湊,在舖排上令觀眾為生還者擔心之餘、對當權者感到寒心、更和家屬共同憂心。

電影的結局使人疼心,亦使人了解到所謂官僚站在高處作離地決定的荒謬。(電影劇照)

《潛行浩劫96小時》不單敍述潛艇沉沒事故,從一開首就舖墊親情線,讓觀眾可以側面看事件,使人物更立體之餘、故事也更豐富。男主角Mikhail Averin(Matthias Schoenaerts飾)在海軍隊長以前是一位爸爸,他訓練兒子Misha在水中閉氣,加上臨近生產的太太(Léa Seydoux飾),一家四口樂也融融。親情從來都是電影裡最容易搧情的元素,在潛艇失聯後,家人為海軍奔走的場面令人動容;同樣Mikhail隨身攜帶全家福和留下最後的訊息亦使觀眾淚目。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Misha,雖然在母親「衝鋒陷陣」的時候他總是被保護、只是坐在一旁,然而他觀察著周遭發生的一切,他有判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令人不禁對這個小孩子暗暗叫好。

點擊圖輯看電影劇照。

+6

*劇透注意!
了解過Kursk潛艇沉沒事故的觀眾入場前就應該知道結局是傷感的,讓人憤慨的是這23條生命本來是可以獲救的、這些家庭本來是那麼的和樂融融。是啊,海軍們從軍的時候已經做好為國捐軀的心理準備,可是他們從始至終也想不到國家會拋下他們,任由他們的生命流逝。看完電影,心裡有點鬱悶,但《潛行浩劫96小時》依然是值得入場觀看的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