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戰線】改編傳奇戰地女記者真人真事 邀請真正難民演出

撰文:施玲玲
出版:更新:

荷里活近年興起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或跟同類題材每每受頒獎禮歡迎有關,可是本周在港上映的新戲《第一眼戰線》(A Private)翻拍美國傳奇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的事跡,在今屆奧斯卡提名名單卻不見蹤影,被外媒封最大遺珠之一。
其實不止女主角《失蹤罪》女星露莎蒙碧姬(Rosamund Pike)的演出亦大受好評,電影也體現出瑪麗科爾文的偉大人格,同時向新聞業界和在戰爭中犧牲的人致敬,絕對意義非凡。

《失蹤罪》女星露莎蒙碧姬在《第一眼戰線》飾演傳奇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劇照)

「海盜」眼罩成標記
《第一眼戰線》講述勇悍無懼的瑪麗深入烽火大地揭露真相,在採訪期間失去左眼,造就她戴上標誌性的眼罩。鍥而不捨的她忍受著血肉模糊的痛苦記憶,與戰地攝影師保羅直闖戰火最前線,將生平所見最慘烈的革命-「阿拉伯之春」公諸於世,以行動證明真相就是最大殺傷力武器。

不要以為女主角露莎蒙碧姬在戲中走過烽火大地的可怕畫面是戲劇效果,其實完整還原了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生前的經歷。瑪麗科爾文是一位在倫敦工作的美國人,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當戰地記者,自80年代起深入戰場要地採訪,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科索沃及波斯灣戰爭均見其踪影。

1986年,在美國轟炸利比亞後,她是首位訪問「狂人」卡達菲的記者,亦是第一位進入泰米爾戰區採訪的外國記者,駐紮在斯里蘭卡長達六年。她在戰火最前線發佈完她的故事後,又再重新潛入政府控制的領土,在途中陷入僧伽羅軍隊和泰米爾游擊隊的交戰中。2001年,她在斯里蘭卡採訪期間被軍隊攻擊而失去左眼,自此戴上黑色「海盜」眼罩示人,她曾在訪問中憶述,當時自表記者身分仍遭對方以手榴彈攻擊,她之後被送到紐約接受治療,在病床上堅持寫了一份3000字的報告,揭露斯里蘭卡的情況和人道危機,同年她獲頒英國年度駐外記者獎,是當代著名的戰地記者之一。

Caption: 瑪麗科爾文因為戰地記者的工作,深受壓力創傷症候群困擾。(劇照)

難過安穩生活
儘管身心受創,瑪麗依然拒絕高掛她的避彈衣,相反她戴上了獨特的眼罩回到戰區。幾個月後,瑪麗在伊拉克報導美軍行動兼在巴格達停留,就在那裡她僱用了自由攝影師保羅,在前往費盧杰途中,他們被全副武裝的親薩達姆民兵在保安站攔截,她情急智生,辯稱自己是去幫助志願醫生的人道工作者,過程有驚無險。瑪麗與一個當地的建築工程人員合作,在傳聞中的墓地挖掘出數百具科威特人屍體,向世界證實了薩達姆政權的殘暴。雖然科爾文已經完成任務,但無數喪親的人的悲慟依然讓她深感震撼。

多年來在戰爭前線的壓力,使瑪麗患上了壓力創傷症候群,治療期間她看似在康復,但在醫院經常坐立不安,因為她還記掛著她的使命──在世界各地的戰區為難民發聲,她曾在一場紀念逝世記者的儀式上自白堅持深入戰地報道的原因,她透露不時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報道戰事,任職戰地記者多年才終於找到答案,因為想告訴大家戰爭的真相。

也因為經歷過戰爭,瑪麗回到倫敦後反而不能適應和平的日子,內心甚至出現一股罪惡感,獲頒新聞獎更是令她加倍不安,自覺是從受難者身上榨取故事後從此消失,回家過自己的日子,所以她不顧自身安危決心一次又一次回到戰地揭露真相。

瑪麗科爾文曾與卡達菲進行面對面訪談。(劇照)

最終仍是死於戰地
隨著歲月流逝,瑪麗繼續報導各地的危機衝突,包括前往阿富汗,報導塔利班襲擊當地平民與美軍的情況,之後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叛軍正威脅要推翻卡達菲政權,她身處利比亞戰區期間,得悉好友兼同事被流彈擊斃後,意識到自己生命也備受威脅,可是儘管她深感絕望,仍設法與卡達菲進行了最後的面對面訪談,並即場挑戰獨裁者的權威。

可是就在2012年2月22,瑪麗與保羅決定一起前往被圍困的敘利亞霍姆斯市,報道了那裡28,000名無辜平民在殘酷戰火中苟且偷生的絕望生活,可惜這個記者生涯中最危險的任務亦成了她最後的報道。當日一枚炮彈擊中位於霍姆斯市的臨時媒體中心,瑪麗和另外一名記者在炮火中喪生,另有3名記者受傷,引發了全世界同行對瑪麗科爾文的大規模悼念和頌揚,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都有在國會表示哀悼。

瑪麗科爾文曾自白回到和平的生活令她感到內疚。(劇照)
為了呈現戰爭的可怕,導演在拍攝地約旦找到一批住在當地的難民參與演出,將來自這些地區的人們的真實故事和他們經歷過的種種創傷融入電影,戲中例如在霍姆斯市區「寡婦地下室」出現的臨時演員,真的在那個庇護所住過,其中兩名女性亦以自己的聲音在片中道出真實故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