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華.專訪】岩井俊二無懼文化差異:背景各異但情感相同
青春獨一無二,卻總是相似,一段不可複製的回憶、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一個念念不忘的人,都是那段時光令人耿耿於懷的原因。從《煙花,應該和誰看》、《四月物語》、《青春電幻物語》到《花與愛麗絲》,導演岩井俊二用影像寫了一封又一封獻給青春的情書,今年再以《你好,之華》翻開新一頁,可是在幾近膜拜的感情背後,原來藏了一段關於遺憾的故事。
岩井俊二的作品多是自編自導,後來還包辦配樂,由第一個鏡頭開始,觀眾就一腳踏進了他的世界,透過清新影像和細膩的情感描寫,感受他對青春無以復加的痴迷。然而岩井俊二的青春原是跟他的電影背道而馳,他過去經常被老師批評為孤僻而自我,連畢業典禮也沒有參加,總是跟身邊的人保持距離,直至長大後再回首那些日子才頓覺空虛,「這也許就是為何我會花費如此多的膠片,孜孜不倦於拍攝那些校園中的故事,描繪那些發生在校園中的青春細節,那是我所不曾擁有的過去,我希望彌補。」
《情書》如是,《你好,之華》如是,拍出那些關於遺憾、錯過、失去和不可逆轉的故事,因為岩井俊二認為這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不管是誰也會有相似的經歷,但相隔22年,在這個機不離手的即食時代,繼續以書信串連故事,少不免出現質疑的聲音,但岩井俊二堅信書信是有溫度的,亦是源於一段童年往事,小時候一次因追巴士而意外受傷,休息期間全班同學帶着慰問信前往探望,他至今仍記得當時信件匣被茶色信封塞得滿滿的畫面。
岩井俊二雖形容《你好,之華》是《情書》第二回,其實故事同時是他年前拍攝的韓國短片《昌玉的信》的延續,今次換上內地背景,令他感到受文化差異,導演坦言花了不少時間逐句更改對白,希望拍出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內容,亦全靠當地工作人員提供資料,才能重現內地90年代的時代背景,岩井俊二不諱言接觸到相關資料時也嚇了一跳,因為很多東西都是他前所未見,但有信心最終的成品,任何背景的觀眾看了都會有共鳴,因為當中描寫的情感不會受文化背景所限。
如果看過岩井俊二的舊作,不難發現他對配樂的重視,在有大量讀白場面的《你好,之華》中,精緻優雅的配樂就成了最好的平衡,亦是導演最喜歡的元素,可惜往往被觀眾忽視,「我最喜歡的一段配樂其實是電影尾聲,伴隨字幕的鋼琴獨奏。一部電影的結尾非常重要,但香港戲院一放映完就開燈,然後觀眾就會走,很想觀眾聽完最後一粒音才走,因為配樂也是電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