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大叔】反獅子山精神夠貼地 陳詠燊親述自己的獅子山理念

撰文:羅偉強
出版:更新:

獅子山精神,是一個香港人常掛在口邊的精神,代表香港上一代人在身無分文、白手興家的情況下,歷盡千辛萬苦而成功,象徵刻苦耐勞、勤奮拼搏、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等精神的綜合體。然而,時而勢易下,所謂的獅子山精神逐漸變成一座牢籠,成為老一代向新一代說教的條文。
獅子山精神對年青一代來說,可能難聽過粗口。百物騰貴、租金貴創業難,甚至想買個能安居的小單位,對大部分年青人而言都是天方夜譚,職業上向上流動的機會甚少,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低層員工或中層的夾心階層。現實,對年青人相當不利。

《逆流大叔》之所以好看,其一大原因是夠「貼地」。

最近深得民心的香港電影《逆流大叔》,以3個中年大叔(吳鎮宇、潘燦良、黃德斌),加上1位年青人(胡子彤)帶出了很多香港本土社會問題。導演陳詠燊用輕鬆的手法,把沉重的議題融入電影中,形成一部香港人定必有共鳴、笑中帶淚的好電影,而其中一點受人稱道的,就是電影中的反獅子山精神。三位大叔正正是勤奮工作的人辦,但有人人到中年事業愛情依然兩失意,有人面臨婆媳糾紛;有人升至公司中層,卻淪為夾心階層。為公司努力工作,同舟共濟下卻只換來壓逼,乃至裁走。

這個故事相當普通,壓根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聽見、會遇到的故事,但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獅子山精神」。其餘還有很多地方,譬如潘燦良的角色黃淑儀一家只能窩於狹小的公屋,三代同堂下少不免家嘈屋閉,既反映土地問題,亦反映置業的無力感。又如鎮宇最後的奮力追尋下的徒勞無功,其實都可說是反映這種「反獅子山精神」。《逆流大叔》好看是因為貼地?沒錯,因為獅子山精神已經離晒地!

仍然刻苦耐勞,仍然勤奮拼搏,但看不見出路,誰又想繼續努力呢?
陳詠燊深感獅子山精神被在上位者利用,淪為壓榨用的工具。(梁碧玲攝)

獅子山精神「淪為漠視員工權益的口號與工具」

對於很多人都感受到戲中的「反獅子山精神」觀點,《逆流大叔》導演陳詠燊面對這問題想了想,沒有正面回應到底是否具此精神。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經歷過獅子山精神與反獅子山精神兩個階段的香港人,還是有點東西想借電影說給大家聽。「我覺得近十幾年,獅子山精神這幾個字有點濫用。獅子山精神是用作團結、和諧的口號。但這些口號從沒提出我們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只叫大家放下紛歧,很多人借獅子山精神模糊香港人正面對的問題。以這句『口號』叫人盲目努力,但這些努力背後有更多是不公平的勞力壓榨,用獅子山精神告訴大家『我們以前也是這樣熬出頭』,所以你們只要肯努力也有機會。但最後卻淪為漠視員工權益的口號與工具。」這就是為甚麼有年青人覺得「獅子山精神」難聽過粗口,而陳導就藉幾位大叔告訴觀眾,我哋大家,即使在獅子山下相遇上,也不會是歡笑多於唏噓。

龍舟上的鼓手控制好整隊人的節奏與方針,香港人似乎正缺了位優秀鼓手。

香港人欠缺好鼓手帶領爬龍舟

「在電影中我大概有點戲謔獅子山精神這詞彙,像是老闆會唱獅子山下叫大家團結,但這間公司根本要裁員,根本在欺詐員工。我想這也是我們正面對的大氣候。所以《逆流大叔》很強調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鼓聲,找出我們適合甚麼節奏。現在為香港擔任鼓手的人,可能是打自己認為適合的節奏,甚至是其他人要他打的節奏,而沒有想香港人是否適合這節奏。香港人本身有自己的節奏,但近年逐漸走失了,我希望《逆流大叔》能令大家開始尋回那節奏,找到我們想要的生活、社會。」

那名鼓手大概不需要有余香凝的美貌,但要如余香凝一樣,能團結一群大叔,把一盤散沙重新凝聚在一起。那名鼓手還要等多久才出現呢?快要等不到了吧!我看大叔們都快要離隊,任由自己漫無目的地生活下去了,當中又有多少個大叔會成為那些「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家禽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