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導讀】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無關
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一份好奇,不一定是憧憬,不過是想知道後來的故事怎樣了。《後來的我們》在港終於Netflix上映,借昔日的愛情去講將來,倒頭來不是叫你修復未來,而是向過去妥協。
撰文:柳凝之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劉若英筆下的愛情,當然不單純關於「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這種小學生話題,假若你搞不清電影背後所探討的中心思想,看來你負了這電影了。以小曉與見清戲中的年齡資歷,你就知道劉若英說故事的對象,其實是已大槪厭倦愛情、遺憾多得足以抱憾終身而無法釋懷、30歲左右的你們。
電影並不完美,劉若英初次執導不過不失,意識形態讓人想起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但後者在說故事和畫面處理上較《後來的我們》紥實,然而前者優勝之處,就是從戲名便開始留白,劉若英手上的電影尤如一塊壁報板,觀眾可以無限量代入,陳奕迅、田馥甄和田劍青的插曲再作點題。由觀眾寫下電影,論心確是年度之作,說會「喊到抖唔到氣」亦不失為過,畢竟最好的故事往往來自生活。
小曉與見清識於微時,由相知到相愛的十年故事,借一次重遇再度被訴說出來。你總會想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昔日的戀人,電影黑白的呈現相信刺中不少觀眾的內心處,人事依舊而面目全非,與其碰見,不如不見。
曉說若能在北京五年,你便能安定了,那愛情呢?經歷千山萬水,愛過了、傷害過人了,或被傷害透了,你以「不再相信愛情」自居但求一笑置之,亦以為站在高處便能避過一切風吹雨打,如小曉往後寧願到處漂泊,也不欲回家,當然,愛情終歸也會讓你失望。愛情從來沒有叫你相信,不管你相信與不相信,她是註定把你傷得血肉模糊。
那不愛就好了?這亦一如很多國內人反問電影的問題:「都這麼辛苦了,那你來北京幹嗎?」留守原地,我已知道我的未來,但來到北京,我仍有一次探索未知的機會。小曉的一席話,亦是劉若英對愛情的體會,愛情不好相處,但擁有她了,會比較幸福。為何二十出頭時坦言不再相信愛情,來到三十出頭仍要把自己愛得支離破碎,不就是為了幸福。
假若所謂珍惜,是需要失去了才能擁有,而不是你錯過,你的整個價值觀會否崩塌了?《後來的我們》定義了「我們」,因為我們的出現,就已經準備了一個後來,不管是最終在一起還是分開了,緣分這件事彼此不負就可以了。何謂不負,就是在我們仍是「我們」的時候,活得徹底,若然後來已是準備分開,就不要再執迷於這個在一起前已既定的結果。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但有了我們,就代表有將來嗎?
關係是關於如何安守本份。生命裏遇上不同的人,他們各守其職,讓你的人生活得剛剛好,好的前度都是美好;不好的前度讓你現在活得更好;夫婦多是淡淡無奇,但生活因他們變得安然無恙;一些愛了很久的朋友,讓你可以毫不忌諱地互相扶持,卻又省卻表露各自的黑暗面。任何一人越了界,你的生命便會無形地崩塌。
最虐心的畫面不是那些分開不分開的情節,而是小曉與見清重遇過後,在車箱裏的剖白。小曉為見清作無數的假設,以確認在全方位下他們的復合只會導致再一次的分開,儘管見清衝動了,轉過頭又給朋友撞破而回歸現實。結論是,不如好好的說再見好了。
「分手後,我們有必要知道彼此過得好不好嗎?」
小曉這個女生,因為她是「前度」才見美好,回顧為這電影點題的五月天歌曲《後來的我們》,後來的我們之所以變得美好,是因為我們在平行時空活得好好,當回歸現實時,問題仍舊,甚至你會把這個心目中的前度給毀掉。愛情不是一場彌補,故事不會因你的彌補多少而被改寫,無奈我們着眼的永遠是過錯的部份。後來大家變得怎樣,重要嗎?
最大的遺憾是其實你的遺憾與我無關,因為那些遺憾,你才能把她打造成今天的美好回憶,或讓你成為別人的一個執著。驀然回首,你希望她活得好,當然你希望是比她好一點點,但要回到過去嗎?沒有一個故事重頭到尾都是幸褔的,或許你倆把時間停留在這便好。
I miss you,我錯過妳了,亦謝謝妳讓我錯過。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後來的我們》電影導讀: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無關」】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