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侍2.影評】獨特而幽默的呈現方式 比《復仇者3》更具標誌性
在《死侍:不死現身》獲得滿堂彩後,《死侍2》也在萬眾期待下上映,而結果也是不負眾望,成為少數可以比前作更上一層樓的系列作品。死侍獨特而搞怪的個性讓他在超級英雄中別樹一幟,劍走偏鋒但成功獲觀眾青睞。在眾多令死侍成功的因素中,其中個人認為其本身的一個漫畫設定令死侍可以有如此強烈的玩味,那就是他本身知道自己是個漫畫(電影)人物。
別少看這個設定,這造就了死侍可以進行很多人物都做不了的與觀眾互動,而正正是這種互動性令死侍能與讀者(觀眾)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這些互動在戲劇中可稱為「打破第四面牆」,無論漫畫、電影還是戲劇,理論上都在一個四面牆的盒子中生活,不會與外界有任何接觸,活在劇本的世界中。然而當第四面牆被打破後,演員可以與觀眾有著一定的溝通,既令故事變得更有趣,亦令觀眾與故事的距離拉近。死侍因為於設定上本身知道自己是虛構人物,所以可以大量地利用這種先天優勢來大開玩笑,譬如一開始大開《盧根》玩笑,又會投訴編劇「揸流攤」、投訴劇組沒錢找更多知名X-Men客串,甚至力霸出場時會說出自己在漫畫中的哪一集看到他。這種由死侍自我認知而來的幽默,令《死侍2》可以展現出很多變的「gag」,而非單純的「嘴炮」。
【死侍2】放大鏡都未必睇到! 六大你不知道的客串角色【死侍2】香港宣傳啜核度勝歐美 意識不良但極符合電影主題
打破第四面牆的概念由戲劇、舞台劇衍生而來,在電影中也不算少出現。特別是法國新浪潮時更是大量出現,新一點2014年的作品《飛鳥俠》也有這種元素,但像《死侍2》如此大量地不斷運用就不常見,這種技巧好處與壞處都相當明顯,好處前面已說了。壞處亦很明顯,就是提醒觀眾正在看電影。有些電影的投入感很強,甚至可以帶觀眾脫離現實,投入到電影世界中。而當第四面牆被打破後,連戲中的角色也知道自己在演戲,更何況是觀眾呢?不過像《死侍2》這種喜劇式電影,大量運用此技巧可以構成自己獨有的節奏,加上林林總總的元素,反而變得很討喜。不需要豐厚的劇情去支撐它的可看性,而是利用獨特節奏去帶動整套戲的流暢度。
除了第四面牆外,《死侍2》亦很擅長利用衝突感去製造氣氛,最明顯就是利用畫面與音樂的不協調感,來產生有趣、詼諧的感覺。如電影中死侍與機堡在車上的追逐戰中最終有爆炸收場,在如此刺激的畫面中以慢動作的處理,加上Enya的經典緩慢抒情歌曲《Only Time》,立馬製造了強烈的衝突感。傳統上的電影是講求畫面與音樂、音效的互相配合,《死侍2》卻反其道而行,反而令觀眾產生新鮮感。配上整個電影或死侍這個角色本身的風格,本來的不合理性卻令人感到非常合理,如此充滿玩味而又令人受落的超級英雄電影相信也只有《死侍》。
個性鮮明的電影令《死侍2》不落俗套,電影加入了大量的意象、符號,本身對觀眾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整體上只要你不是與世界脫節的話,6至7成的彩蛋應該都會明白,而基於它的獨特性,個人認為《死侍2》的整體質素甚至比早一期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復3》的好看其實是建基於前18部作品作支撐,若就單一電影來比較,《死侍2》在娛樂性及表現多變性上是比《復3》豐富,而故事內容上就各有千秋,《復3》的故事本身豐富一點,背境設定較大;而《死侍2》就明顯是通過手法來豐富故事。但《死侍2》在表現的獨特性上,令它具有標誌性的地位,在可見的將來亦未必可以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