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Simon.影評】同志電影不需硬銷悲情 清新校園風一樣感動
長久以來,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一直是不同導演都鍾愛的主題。無他,作為社會上的性小眾,歷史上又沾滿各種莫須有的污名,其悲劇性自然有很多的發揮性與想像性。從近年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月亮喜歡男》到《斷背山》,甚至香港的《春光乍洩》,同志電影更是頒獎禮的常客。而這些電影都有一點共通性 ─ 悲劇。而近日上映的最新同志電影《抱抱我的初戀》(Love, Simon),就打破了同志電影的悲劇傳統,以喜劇形式的小清新電影擄獲觀眾胃口。
《Love, Simon》(原諒我不是太喜歡中文譯名,所以下文都以英文名稱呼)的故事其實相當簡單,在校園中尋找一位匿名的同性戀者,過程中錯漏百出,主角Simon更被友人爆出秘密而「被出櫃」,被逼向朋友、家人交待自己的性取向。作為一套喜劇,其實大部分劇情都不出意料,但《Love, Simon》的編劇及導演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把簡單的故事,拍得抓住人心。你會隨著Simon的情緒起伏,感到開心、緊張、憂慮、尷尬。特別是球場示愛一幕,那種尷尬感覺簡直直逼關家姐事件。又像是Simon向父母坦言自己性取向的部分,你會隨Simon感到緊張,面對父親的反應感到氣餒。氣氛節奏的掌控力,是《Love, Simon》最大的優點。
有部分論者認為《Love, Simon》過於完滿,有點不太真實。但說得這句話其實可能代表他受電影薰陶太深,西方社會對同志的態度相對亞洲一定是比較開放,而且故事中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新事物的接受力會比較高。其實就算是香港地區,若果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的話,都有不少順利接受自己子女性取向的案例。只不過電影、電視或新聞普通會以較悲劇的故事作主題,才會讓人有種同志戀者就該是悲劇的錯誤感覺。因此事實上,《Love, Simon》是一套相當貼地的同志電影,刻劃了生於一個父母開明的小康之家家庭的同性戀者,所需要面對的疑惑與困難。Simon被出櫃後在學校受到同學間的無情訕笑,甚至不敢向已出櫃的同學交朋友,因為怕被標籤自己是同類;不敢向朋友、家人坦白的心情;拼命尋找自己的「同類」,其實就是絕大多數同性戀者都會經歷的事情。當然,電影中還是有不少fantasy的部分,譬如摩天輪部分太過浪漫。但無阻整體上的平實感,從而帶出共鳴感。
《Love Simon》某程度上開啟了同志電影的新模式,同志喜劇以往也不鮮見,但如此清新校園風,完全不賣色情與肌肉的同志喜劇就很少見,這種形式的題材比較多出現在電視劇中。而能得獎、廣為人知的同志電影,如《斷背山》、《月亮喜歡藍》等更是清一色悲劇收場。如果今次電影能成功,相信以後會有更多近似類形的電影上映。而《Love Simon》在內容以及口碑評價上都算相當成功,遺憾香港上映期撞正風頭一時無兩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似乎變得黯然失色,期望好口碑之下能令更多人入場欣賞這部好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