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3.影評】港式偽Marvel迷是如何鍊成的?
坦白講,入場前對電影期待不大,抱着「睇足十年點都要睇埋」嘅心態入場。英雄電影打嚟打去是預咗的,雖則對視覺享受充滿信心,但各大超級英雄、輔助角色連同新人物高達70人的打嚟打去點收科?唔怕唔好睇,最怕爛尾,看畢電影,我恨自己太遲入場,實在太好看了,這是一個最美的結局。
撰文:柳凝之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劇情不用多講,亦無法再講,經過十年打造的故事難以三言兩語解釋清楚,入場前三思找個怎樣的「伴」,假若70個角色問你70次「點解嘅」,我擔保返到屋企你會有另一場無限之戰。簡單而言,土地問題,由Thanos解決。
對筆者來講,電影擁有兩大驚喜位。第一是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奇高,英雄大混戰,竟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其實從預告片裏,電影已暗示會出現不同的「場景」,各場景故事有異,角色們被巧妙地安排在不同場景執行任務,一改以往《復仇者》系列齊上齊落的安排。大家戲份出奇地平均,看《無限之戰》尤如看一齣連續劇,實屬高招。
第二驚喜位是超級英雄戰鬥力設定到位。自雷神出現後,筆者經歷好一段日子的瓶頸位,太強了,既然一個鎚可打碎一個星球,還談什麼打鬥?其後銀河守護隊、蟻俠的出現讓人看得不是味兒,《英雄內戰》便出現「為打而打」的情況,某些人有留力之嫌。原來Marvel近年悉心調整各人戰鬥力,《諸神黃昏》和《黑豹》起重要之緩衝作用,「凡人」戰力提升,頂級英雄亦因際遇不同讓能力下滑得到解釋。
如筆者般此等「港式偽Marvel迷」是如何鍊成的?你是稍有看過原著漫畫,但稱不上「邊睇邊大」,畢竟小時候是日本漫畫主導着;你對超級英雄略有認識,但主要是認識X Men和Spiderman。直到十年前《鐵甲奇俠》的出現,你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另一個鐵甲威龍叫Iron Man。那時候看《鐵甲奇俠》是因為口碑,因為坊間傳聞這套電影可以一次過滿足晒男人心底裏已封晒塵的三個願望:有錢人、機械人、女人。哇,Marvel之旅就是由此而起。Marvel的世界觀源於電影,無限追看除了是故事本身外,亦是對電影角色的情意結。
《狂野時速》狂足八集已經讓你抓狂?《哈利波特》「去去武器走」咁又八集又叫你看盡千山萬水?原來十年裏,你已看過了十八套Marvel電影,數量之多令你從電影裏成長,伴你渡過這十八相送的又有多少個伴?
一個男人只有一個黃金十年,假若以正值二十歲之齡看《鐵甲奇俠》,十年後以三十歲的姿態再看《無限之戰》,你會老,角色也老,大家會變弱,亦會敗走。你亦發現,現實世界並不存在什麼不死英雄,倒頭來自己多是閒角居多,略有能力能成為鷹眼已是很大的成就。
或許每個男人心裏曾有一個角色投射,期許自己他朝成為某個超級英雄,希望有着他或她的世界觀和處世態度。時而世易,重看今日的自己,《無限之戰》的意義,不僅是一個故事的終結,而是每個男人與內心英雄的一次結算,他們在戲中下場會怎樣了,在下一個十年,自己應該如何走了?
真.Marvel迷看畢電影,會三姑六婆上身覺得「預咗啦,早就知啦,漫畫老早講咗啦。」(當然講咗,篡改情節又會俾人鬧足一個十年),但對我這等「港式偽Marvel迷」來講,故事就是來自電影,少了漫畫的「劇透」,看與Thanos的激戰我是看得緊握拳頭;看結局的來臨我是感到震驚。十年過去,英雄電影仍然打嚟打去,但今天的製作團隊大刀闊斧地改變了,失落之餘亦感安慰,此情此景,就像當天看《盧根》一樣。
這是最好的結局,期待《復仇者聯盟4》的來臨。
【編按:文章題目由編輯所擬,原題為「我不是Marvel迷,只是一個『港式Marvel電影迷』」。】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