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逆權公民】導演張俊煥寄望中國人「某天可公開看這部電影」

撰文:羅偉強
出版:更新:

韓國電影《1987:逆權公民》在南韓以至世界各地均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一套講南韓本地民主的電影獲得各地觀眾的關注與青睞,委實相當不容易。民主的進程在每個國家都得來不易,南韓的「逆權系列」既闡述了現實的殘酷,亦告訴大家民主的得來不易。而《1987》導演張俊煥先生,正正通過他的鏡頭告訴大家要珍惜民主,要爭取民主。

《1987:逆權公民》展現了1987年的民主運動事件始沒,是一套歷史感很重的電影。

對於身處中國香港的我們,也許都會訝異,甚至羨慕南韓政府有器度接納這些反映自己國家醜惡歷史的電影。但原來,《1987》在籌備期間還是受到一些政治壓力,張導就向我們分享了箇中點滴:「寫劇本時要秘密進行,因為當時仍是右翼的朴瑾惠政府掌權,可能你都有聽過『文化界黑名單』,所以在南韓拍這種電影也是有一定壓力。不過幸運地到正式開拍時,朴瑾惠就下台了,所以就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地去拍這部電影。」當權者的取態對於電影的自由度真的有很大影響,如近期在大阪亞洲電影節贏得最優秀電影賞的《中英街1號》,便因為題材涉及六七暴動而不獲政府資助,最後於資源大減後完成拍攝,便可見白色恐怖無處不在。

人類社會能不斷進步,因為人會基於愛而希望自己下一代的生活更好。(梁碧玲攝)

拍《1987》希望女兒未來的社會開明進步

在面對當時朴瑾惠政府的不友善,張導仍無懼壓力去進行這個計劃,為的不只是喚起良知,更是作為一個女兒爸爸的責任:「由1981年光洲事件到1987六月運動的爆發,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記錄下這重要的一年。另外作為一個爸爸,我也希望女兒將來面對的,會是一個開明進步的社會。」若果香港人也有這顆心,民主又會否可以更快地來臨呢?但現實就是香港人對於民主渴求似乎不大,更有人質疑南韓民選總統最後還是涉及貪污舞弊,有沒有民主都是一樣。對於這種邏輯,張導就認為正確的事就要去做:「1987到現在,南韓爭取民主30年,但仍有朴瑾惠事件出現,的確像有點停滯不前及歷史重現。不過就像野草在剪除後仍會生長一樣,我們不能任由它們亂生,要恰當地去剪除,才能保持地方整潔。」雖然有總統舞弊,但南韓市民上下一心拉倒最高領導人,舉行無數大大小小的燭光晚會,正正就是民主歷史給予他們經驗,要通過民主去尋求公義。這種極強的公民意識,或許才是六月民主運動帶來的最大效益。

【1987:逆權公民】美國操控南韓民主? 疑默許光州屠城引反美潮

放棄是很簡單的事,但堅持下去才能令民主有機會得以實踐。(梁碧玲攝)

以煲水喻香港民主運動 未到滾的一刻不會知道

雖然身在南韓,但張俊煥導演表示自己仍有留意香港的民主運動,並鼓勵香港人不要放棄:「可能會有人覺得當下看不到改變,感到努力爭取好像沒甚麼用。但我認為情況就像煲水,水到100度會滾,但滾之前你不會感受到有很大的變化。而民主也是要用時間去蘊釀,未必可以一時三刻就看到成效,而歷史告訴我們確實如此。」南韓的民主運動也不是一時三刻便成功,由60年代到1987,是數十年的成果。香港雖然很多年輕人都抱消極態度去面對頑固的政府,但也有不少年輕人仍無怨無悔地為民主作出努力。正如張導也提醒我們,雖然香港可能因雨傘運動而有政治犯,但「水要一直加熱才能滾,所以一定不能放棄。」面對民主、面對不公義的事情,選擇沉默的話,終有一天會被完全滅聲。

能拍出這種戲的人,你在他身上多多少少會找到些「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文精神。(梁碧玲攝)
希望自己的國民都成為籠中鳥,其實是很可怕的做法。

寄望中國人有一天可以公開地看《1987》

現在世界各地的電影也會瞄準中國市場,但要打入中國市場除了本身的電影要有質素外,內容是否涉及敏感議題也許是最重要一環,像《1987:逆權公民》這種電影就絕對沒可能在習近平政府底下的中國上映。對此,張導演卻完全不感可惜。不感可惜並非因為不注重中國市場,而是相信電影終有一天可以被中國人看到:「《1987》是一套講爭取民主自由的故事,我也很希望他們能欣賞得到,雖然未必可以正式於中國上映,但電影會一直流傳,不會突然消失。也許某一天中國人也可以自由公開地去看這部電影,去討論這些議題。我深信中國都可以有這一天到來。」居於香港的我們,相信比張導更期待那一天可以到來,就像這部電影的名字《1987:When the Day Comes》一樣,民主有一天可以降臨在中國,雖然目前仍未見任何明朗的前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