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鳥小姐.影評】平凡少女成長記 認清自己才飛得起
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舉行在即,你未必清楚每個提名,卻一定對某些獎項有意見,Gary Oldman攞硬影帝、梅姨又陪跑好可惜、《訪.嚇》贏最佳影片先有意思,有沒有留意過當中還有一位《不得鳥小姐》?
這部《凡事哈》姬達嘉域(Greta Gerwig)首次自編自導的電影已悄然在香港上映,拍到爛的成長題材、平平無奇的角色加上毫不花巧的貼地鏡頭,描寫青春期那些小情小愛、小吵小鬧、小城小事,明知電影得獎機會不大,仍無阻對黑馬跑出的渴望,也許是心底那個Lady Bird在作祟。
註:內含劇透。
《不得鳥小姐》(Lady Bird)是一部女性化的電影,戲中毫不掩飾那點點女生的小心思,不是說男生睇唔明,只是未必那麼中。青春太自由,誰都不一樣;青春不自由,誰都一樣。講成長的電影,年中冇十部也有八部,少女時代的故事最能引起共鳴,事關每個人都有幾件無論隔了多少年也會記得的趣事,點拍都總會中point,但所有故事又會回到同一個原因,活在校規和父母的控制下無處安放的躁動,《不得鳥小姐》亦然。
在距離紐約很遠的薩克拉門托,有個自命不凡的女生給自己改名「Lady Bird」,她染了一頭粉紅色短髮,跟媽媽一言不合就跳車,渴望逃離家鄉到東岸讀大學,見識外面的世界,跟其他同齡女生有點不一樣,卻也沒有什麼分別。她暗地裏會介意死黨處處表現比自己更好,會希望被看到跟某個男生在一起,縱然對方有點造作,只想其他人知自己是那些人的一份子,她在18歲生日也會衝到士多狂掃禁品,站在街邊一手咸書配上一口煙,在Lady Bird心中,這大概就是成長的滋味。
有一種複雜的關係叫「母女」
若你追求刺激,應該不會喜歡《不得鳥小姐》,電影充斥着少女的瑣碎生活,淡然的發展明顯並未通向某個高潮位,卻處處都是真實的質感。父母跟子女從來都是相生相克,但在家庭成員的不同組合中,要數母女關係最複雜,看Lady Bird就知。她遺傳了媽媽的倔強,二人經常吵得面紅耳熱,不滿媽媽不願意理解自己的同時,卻又渴望得到她的認同,關心和控制、預期和失望、逃離和思念,都是屬於母女的組詞。
電影賣點是拍出青春少艾的共鳴,其實跟媽媽的關係才是寫得最到肉,只有女生最懂女生,但互不相讓的往往也是女孩子,媽媽跟女兒血濃於水,共享着相同基因,抽離來看也無非是兩個女生。Lady Bird跟媽媽無話不談親密無間,能討論何時發生性行為,了解彼此的口味,媽媽能挑出她會喜歡的裙子,不過這一種關心不是時時也能直接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把話說得好聽一點,但到了咀邊就是不願說出來,傷害過後才來後悔,幸好血親的羈絆夠深,「扭曲的愛」這個說法,最初可能就是由母女關係衍生出來。
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其實遠不用那麼久,離家一天已經知。透過鏡頭看着Lady Bird完成夢想,無疑仍是替她感到快樂,特別是順利到埗安頓下來,還有閒情逸致參加派對,就知她心情應是不錯,電影即將完場,即使不拍出來彷彿也能看到她接下來繼續跌跌撞撞的樣子,只是成長往往突如其來。
電影花了95%篇幅刻劃Lady Bird的不甘平凡,在學校當不成風雲人物,因為朋友不夠型;沒有當選話劇女主角,只怪你們不懂她的獨特;如果不是「出錯世」,她便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Lady Bird身是上屬於青春獨有的不可一世:我本非池中物,受外在條件拖累矣。她的成長,是能跟被揭性向的前男友和解的成熟表現,是初嚐禁果後得知現實和幻想偏差的挫敗,是明白友情真諦決心做自己的釋然,仍不及最後一幕深刻。
Lady Bird酒醒後睜開眼的一刻,一切自是了然。以為擺脫那些拖後腿的「負累」,會像一口氣卸掉沙包的熱氣球般一飛沖天,赫然發現家人的重要,而他們此刻已遠在天邊。她從此變回Christine了。有人說《不得鳥小姐》的結局透着哀愁,輕狂少年也不得不低頭,認清雀仔終是有腳的生物,一夜長大的橋段亦瞬間令劇情變得有點離地,筆者私心認為正面得很,她摸索到愛情的輪廓和友情的模樣後,終於也收獲親情,「開始懂了」不是一種妥協,而是慢慢學會跟自己共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