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雄心.影評】零鹽花不煽情資料足 無添加救火英雄片
新聞與電影圈,在上世紀來看似乎毫無關連,但在荷李活劇本荒之下,許多驚動一時的新聞事件都成了電影題材。新片《烈焰雄心》是一部能輕易討好觀眾的電影,不是因為擁有引人入勝的災難片元素,而是此片故事藍本來自2013年美國亞利桑拿州「花崗岩山消防精英隊」(Granite Mountain Hotshots)19名隊員慘死事件。將會拍攝《壯志凌雲》續集的導演約瑟高辛斯基及此片編劇,從新聞報道資料入手,結合資料搜集,以平實手法重塑一群消防精英,既不為死難家屬帶來二度傷害,同時亦為電影常見的「救火英雄」個人主義作個辯解。
非一般荷李活災難片
當年這隊一共20人的消防精英,當中19人在大火中罹難,只有一名負責探路的隊員倖存,而故事就是從這位倖存者的視點說起。《烈》片絕非一般荷李活災難片之流,電影中的火災場面不多,導演及編劇著墨於描繪隊員間的感情及團體精神,仔細地以隊員多次訓練和經對話來塑造角色。雖然電影細節頗多,但據事件中的死難者家屬所講,電影情節與事實相差不多,沒有為製造煽情位而加入「奇情」橋段,而能夠拍出真實細節,著實有賴導演與編劇的用心。
技術層面解構
《烈》片在各大電影資料庫中均列明,此片的劇本創作參考自《GQ》當年所寫的新聞專題報道。該報道集合了多名死者家屬的訪問內容,以及那位倖存消防員的憶述,把眾人對死去親人或同袍的形容,重塑出那隊英勇而又感情深厚的「花崗岩山消防精英隊」,同時,導演與編劇又親自與死者家屬會面,進一步了解隊員間的情感和友誼。而且,導演在電影拍攝前做了充足的資料搜集,因此能夠提供觀眾足夠的實用救火知識。電影抓緊了「山火」這個重點,模式有點像《救火英雄》對「塵爆」的解釋,雖然美國時常發生山火,但大眾對「救山火」一事仍存有不少誤解。《烈》片以top shot和一些中距離鏡頭拍攝山火場面,沒有如常見的救火戲般拿著大水喉、煙霧彌漫的緊張氣氛,反倒是異常平淡的火災鏡頭,隊員言談間時常說「燃料」兩字,道出了救山火時的「以火攻火」策略,同時亦解釋了消防員在救山火時,不時使用的防火毯等工具的用法及作用。
倖存的不幸
除了同袍情誼以及對救山火的解釋之外,此片最重要的一個message是,倖存者的幸運與不幸。由《鼓動真我》男主角米爾斯泰勒飾演的布蘭登,是意外中的唯一倖存者,電影前段鋪陳了這名新加入的「菜鳥」隊員,為養妻活兒,由道友變成消防員,尤其他獲隊長(佐斯布連飾)賞識並培訓成才,當中的「男人的浪漫」更是全片最動人之處。不過,意外發生後,導演沒有故意「借題發揮」,拍攝他悲痛大哭,反而拍攝了一幕相當平淡而又憾動人心的戲份──新聞報道指全隊成員只有一人生還,一眾家屬集合於體育館等候消息,本來要被救護員送往醫院治理的布蘭登,鼓起勇氣走入體育館,他用了一個對自己和家屬都極殘忍的方式,讓家屬早點知悉親人離世,而他低頭離開一幕,雖然畫面非常平淡,但成就了全片最催淚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