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影評|避灑狗血仍催淚 結尾餘韻十足 比起怨恨愛一個人更難
「我只是想做爸爸該做的事。」導演翁子光曾在訪談中講述《爸爸》刻意運用4:3的畫面比例,讓整部電影更像是在看家庭錄影帶的感覺,「我覺得他們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生活」,大抵形容了《爸爸》所形容的心暖與心碎,這麼相愛的一家人,從未正式察覺到15歲兒子厚明的心理疾病,乃至於最後鑄下大錯,殺害母親與妹妹,讓「爸爸」阮永年(劉青雲 飾演)從此孑然一身。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劉青雲近照👇👇👇
雖然參照翁子光執導《踏血尋梅》、監製《正義迴廊》以駭人聽聞的香港奇案作為背景,不過《爸爸》卻展現翁子光執導電影以來最為沉穩、冷靜的一次,即使可以有太多可以灑狗血、哭天喊地以及崩潰爭執的橋段,我們只看見阮永年如何在痛失家人之後重拾人生,帶領我們經歷他每一次的孤獨、苦難以及崩潰,一場召妓失敗的戲更從憤怒、痛哭到最後恢復心情收拾家中雜物,反倒讓觀眾更像是窺視一般,探觸阮永年不想被外人得知的潰堤,只有在少許時光裡才能看到真實的他。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爸爸》劇照👇👇👇
而這些真實,根基於阮永年一邊怪罪兒子太吵卻還是幫他買了單車;指責兒子工作不認真,卻還是拿毛巾給他怕淋濕感冒;在深夜裡幻想小女兒還在,仍能協助自己寫信給兒子;最終也不能算是選擇原諒,而是得知自己在一切無所適從的宿命當中,該如何重新體認到接下來的人生。
【圖輯】點圖放大重溫翁子光《踏血尋梅》劇照👇👇👇
翁子光的首部電影《明媚時光》並不算佳作,這一點連他自己都承認,塞得太滿、太雜,然則《爸爸》卻是在相隔多年之後回應舊作的電影,《明媚時光》積極北上大陸的少年最終遇到自己不想遇見的老父親,即使有愛、有恨,命運仍是緊密相連,《爸爸》則是讓父親重新接受有心理疾病、堅信著環保意識的懵懂少年,新的時代來臨,每一個人都擁有恨,恨一個人簡單多了,但是愛一個人才難,阮永年深深愛著他的家人,卻迎來悲劇,而最偉大的愛,也是從這一切釋然開始。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明媚時光》劇照👇👇👇
也許是作為父親,無論如何,也只能愛你,即使傷痕累累,即使原本的人生與家庭支離破碎,也只能擁抱你,《爸爸》的結尾餘韻十足,那一張已遭兒子遺忘的全家福照,到底怎麼拍攝,爸爸有意無意說起,有設定時間,爸爸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家人的相處細節,相對於當年慘劇發生時,反倒是透過全家福照的映射,展現鏡頭另一端兒子殘殺的慘劇,家人其實一直都在。
直到最後,成年後的兒子回到家,拿起哆啦A夢(叮噹)的玩偶,那是原型,仍是黃色的哆啦A夢,還沒被老鼠咬掉耳朵,想起兒子厚明曾反覆向妹妹說「哆啦A夢是假的,是大雄幻想出來的」讓妹妹抱怨怨懟,但其實我想,那一刻的厚明應該希望哆啦A夢是真的,他比誰都希望能擁有時光機。
【本文獲「白色豆腐蛋糕」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