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憶友人輕生 啟發拍戲望外界正視精神健康
曾榮獲「第6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及「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電影《年少日記》導演及編劇卓亦謙,近日獲邀為YouTube頻道「GenWellBe身心·世代」擔任嘉賓,跟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及輔導心理學家吳芷嫣大談學生壓力問題,對近年學童壓力日益增加表示關注,鼓勵大眾抒發情感。
卓亦謙在節目中指曾遇上身邊人輕生,因而啟發他拍攝電影《年少日記》,以講述近代青少年的情緒困境,他表示:「點解我會喺呢個環境成長唔開心嘅事?點解我會有朋友跳樓?點解我會有咁大感受?我有好大問題,所以就拍咗呢部電影。」而節目亦提到香港有8%中學生曾考慮輕生,4%曾計劃自殺,2%曾嘗試自殺或嘗試傷害自己,故必須正視問題及自小預防。而《年少日記》中亦涉獵了類似議題,戲中飾演家長的鄭中基為了成績而狠狠體罰兒子,也是不少亞洲家庭的縮影。
卓亦謙認為,亞洲家長過於注重成績,不關心子女精神健康,令下一代也不懂接納及抒發情緒。他以自己為例,稱在與太太的對話中發現,原來過往他亦無意中忽略了情緒需求,他說:「我太太有時會話我:『老公你今日講咗好多經歷,但我冇聽到你講到感受。』我先意識到我都唔識呢樣嘢。」卓亦謙昐望大眾更接受及注重抒發情感。他亦批判部分人價值觀過於功利,「細個關注成績,大個就只關注搵幾多錢,有幾多個學位、有冇樓,係咁討論呢啲好虛榮嘅嘢,呢樣嘢係令我極度唔舒服。」輔導心理學家吳芷嫣提出,亞洲文化普通認為情緒有好壞之分,尤其哭泣會被視為負面行為,才令亞洲人不習慣表達情感。
說到自殺成因,卓亦謙深有感觸,他指每每見到社會簡化自殺成因便會為死者不忿,他謂:「你就算喺佢身邊好多年,都唔會知佢受咗幾多精神壓力。」卓亦謙寫劇本時時自我提醒,自殺往往由多種原因組成,如《年少日記》中主角「傑仔」媽媽激烈拒絕兒子看精神科醫生,「佢唔想承認自己係個唔好嘅媽媽,佢唔想個仔同精神病有關,我寫故仔嘅時候,就覺得係有好多原因,有唔好彩,有唔習慣表達自己內心,戲中所有角色都係咁。」
吳芷嫣亦指出,許多人壓抑情緒至「情緒爆煲」影響身體才前往就醫,輾轉之下才到精神科,亦出現延誤就醫問題,更糟的是從未意識到情緒問題。黃沛霖博士認同,並指諱疾忌醫也是令情緒問題惡化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