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打喪屍】原作者余兒自細睇喪屍:想有屬於香港人的喪屍片
港產片《今晚打喪屍》源起自本地作家余兒的同名小說,再由新晉導演盧煒麟着手真人化改編,與兩位傾談之間發現,原來他們的「喪屍愛」很早就已經開始。
《生化危機》的影響
喪屍?余兒話細細個就聽過呢個名。「我小學已經開始睇喪屍片,租錄影帶睇。我第一部睇的應該是《喪屍出籠》,之後睇《活死人之夜》,然後就愛上了,一直都想做喪屍題材的創作。到我出來工作,為港漫版《BIOHAZARD》(即《生化危機》系列)做編劇,得到了經驗,不過始終都是改別人的東西。後來開始寫小說,內容都是自己的,喜歡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去,所以就創作一個屬於自己地方、好本土的喪屍故事。」
無獨有偶,導演盧煒麟的喪屍之旅,亦關《生化危機》事。「我第一次接觸喪屍是因為《BIOHAZARD》這隻遊戲,之後再開始睇《群屍玩過界》才發現原來可以去得很盡,因為以前沒有太常看這類電影。自從讀電影之後就多睇了cult片、比較血腥的片種,例如香港的《力王》等等。我想嘗試拍這個題材,於是就拍了一部短片,將西洋的喪屍和中國古代的血滴子混在一起,變成了『喪屍血滴子』,非常有趣,所以好想拍一部有關香港喪屍的正式長片。」
屬於香港人的喪屍片
喪屍片在香港電影界,實屬小眾題材,當英美日韓的喪屍影視作品成行成市時,香港,還停留在19年前的《生化壽屍》。導演盧煒麟說:「對於香港觀眾來說,大家對上一部有記憶的喪屍片都應該是《生化壽屍》,已經十幾年前的了。你看歐美那麼盛行,但始終欠缺了共鳴,所以我們才想要嘗試用香港做背景拍一部喪屍片。」余兒亦有同感:「屬於香港人的喪屍片真的好少,近10年來都無,今次是一套好本土、好香港人、好地道的喪屍片,希望香港人睇會有共鳴,會有種親切感。」
原作者的參與
改編永遠不是件容易的差事,余兒跟盧煒麟之前是不認識的,因為這部電影才相遇,原作者有自己的堅持,導演有個人的理解,他們怎樣磨合?余兒說,一切先談定位。「喪屍作品大致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像《The Walking Dead》那種比較正經的,而《今晚打喪屍》就玩味比較重一點,所以一開始傾就確立風格要捕捉原作的味道,玩味要重少少。如果太正經,就跟小說的氣氛(tone)不夾。而細節上,去到另一個媒體──電影,已經是另一個新的創作,就交給導演他們處理。」
盧煒麟就表示拍成電影,總不能搬字過紙,改動是必然。「當時我們收到原作小說,着手想如何改編時,看到幾乎每一頁都有喪屍場面,監製就提醒話以我們的預算無辦法支持到,所以我們惟有抽取入面適當的元素,再加上自己的創作去補完整件事,令部戲可以拍得出來。」
改編風潮繼續燒?
比起電影本身,《今晚打喪屍》更令人關注的是它帶來的改編模式,電影不再是獨立的產物,而是跟小說原作、後續漫畫等一起建構一個大型的世界觀。余兒認為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香港改編IP(版權物,Intellectual Property)以前一路都有,只不過以前多是改武俠小說,金庸、古龍那些。隨着電影發展多元化後,劇本題材的需求也相對增加。改編小說的好處是,本身已有一個基本的劇本,已經知道故事好不好看,小說已經受歡迎再拿去改編,是一種優勢,因為故事有一定水準,而作品的名字本身已有人識。」
他亦覺得近20年香港電影在題材方面更開放,相對有特色:「現在的電影分成兩類,一面是合拍電影,多是警匪片、愛情片,另一方面是強調本土味的作品,例如之前的《一念無明》、《老笠》,又或者改編網絡小說的《一路向西》、《紅Van》等等,其實以前真是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