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代宗師到醬園弄 台灣攝影師Steve Hung拍出不一樣的章子怡

撰文:外灘
出版:更新:

劇組的時間就像計程車,每分鐘都在跳錶。日前的康城電影節星光璀璨,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鞏俐以一襲閃亮長裙,優雅地完成了她的第20次亮相,成為全場焦點。趙濤身著DIOR春夏高定,攜新作《風流一代》驚豔登場。

不久後,時隔4年未現身康城的章子怡,也將帶著新作《醬園弄》回歸。影片從開拍起就萬眾矚目,今年1月到3月初,劇組在虹口區乍浦路斥鉅資搭建了外景地,現在去還能在街面上看到壓迫感極強的「醬園」二字。精益求精的不止外景,還包括劇照的拍攝。

今年38歲,來自台灣的劇照攝影師Steve Hung就受到邀請加入了劇照拍攝,兩張公開的海報都是他的手筆。入行15年,他拍過五十多部電影的劇照,包括《一代宗師》、《流浪地球》和《妖貓傳》。電影是一門龐大的綜合藝術,劇照更是其中點睛之筆。我和他聊了1個多小時,從他的眼中看到了不一樣的《醬園弄》。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章子怡靚相👇👇👇

+14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拍攝《醬園弄》和章子怡二度合作

在準備和未婚妻的旅行前,我突然接到《醬園弄》製片的電話,說子怡姐想找我做這部戲的劇照。子怡姐是我人生中第一位拍攝的電影演員,那是在《一代宗師》。

以前我的領域是雜誌、平面廣告、唱片的相關拍攝,因緣際會進入電影圈。剛進劇組時我真是一竅不通,電影劇照和「正常」的平面攝影工作方式相差甚大。再加上王家衛導演對劇照的要求很高,常常「出難題」。但每一次子怡姐都對我這「劇照菜鳥」相當照顧,跟我說「沒關係,那我們就這樣拍」,我心裡一直很感激。

後來拍《羅曼蒂克消亡史》時,子怡姐也向劇組舉薦了我。但當時的我在其他戲上,也不知道是子怡姐推薦的,所以婉拒了,後來一直覺得很遺憾。 這次聽到是姐找的,我心想無論如何一定要赴約。我很榮幸參與《醬園弄》的拍攝。這部戲裡的章子怡和之前完全是不一樣的狀態,打破了很多固有的東西。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醬園弄》相關劇照及微博圖片👇👇👇

+3

做劇照15年,拍電影50部,其實人生中能有幾張還會想起的曾經拍過的劇照,還能有幾個閉上眼都還能歷歷在目的場景。通常我不會去看自己拍的電影,因為對我來說在電影殺青的那一刻就已經謝幕了,我已經用了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了這部電影。

但《醬園弄》不同,我想在電影院裡再一次感受那個濕濕冷冷舊舊的弄堂, 想再聽到導演喊的「action」和「卡」,想再見到詹周氏那雙冷冷的眼。

02 17台相機,32顆鏡頭 劇組每分鐘都在跳表

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工作,以為劇照就是截圖,或者是電影攝影師隨手拍一張,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電影劇照,通常會在電影上映前公布,代表了電影的質感、氣質。一張好的劇照要有足夠的訊息傳達給觀眾,包括演員卡司、表演狀態、影像風格、美術風格等等,充分吊起觀眾的胃口,把人一下帶到氛圍裡去。

拿《醬園弄》這部戲來說,我一共帶了17台相機,32顆鏡頭。光是50焦段的鏡頭就帶了9顆,分別是40年代生產的、50年代生產的、60年代生產的......不同光學結構、不同光學特性的鏡頭,都有著不同的效果,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攝影師很大的樂趣。劇照通常都是抓拍。我們的工作從進了現場就開始,不只是等到導演喊了「action」到「卡」之間。

進到現場要馬上掌握現場的運作和氛圍,時時留意主創和演員們的節奏脈動,很多珍貴的時刻一旦錯過,就再也沒有了。

王家衛導演和王慶祥老師那張講戲的照片,就是在換機位打光的時候拍攝的。當時他們在說臺詞,劇組人員在擺放花瓶位置,同一時間許多事發生,我趁機記錄下了那一刻。還有拍《封神》的時候,有幾場演員很多。要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拍每個人的狀態,拍大景,拍近景,拍中景,從早到晚全神貫注關注著每個演員。新疆開機,姬發回家那場戲時,我記錄了於適自己完成的相當不容易的跑馬鏡頭。

【相關圖輯】王家衛《繁花》8大隱藏美女逐個數 鄭希怡扮記者戲份少卻好搶fo(點圖放大瀏覽👇👇👇)

+20

很多時候,就算是最專業的演員,表演也無法複製。導演一條一條地拍也是在把表演調整到最到位的狀態,每一條之間都會有細微的不同。有些時候因為機位元的問題或是表演模式的問題需要單獨拍照,但劇組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就像坐上計程車每分鐘都在跳表,每一秒鐘都是在燒錢。這時就要鼓起勇氣向導演提出要求,並用最精要的文辭說服導演給時間單拍。沒有機會讓我去說: 「對不起剛剛沒拍好,能不能再來一次。」

那張宮二在金樓裡的霸王夜宴就是如此。影片紀錄的是過程,但照片紀錄的是點,我需要的是演員最飽滿的狀態朝著我的鏡頭做表演。

03在片場聽不懂粵語 每天都要「交作業」

成為劇照攝影師,完全是誤打誤撞。原先我做的的是所謂的「時尚」攝影,拍雜誌,廣告,唱片,每天接觸的就是品牌、客戶、藝人、明星、歌手。

有天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問我是不是喜歡電影,有沒有興趣幫王家衛導演拍電影劇照,我便一腳栽進電影的世界裡。片場環境和以前工作的環境完全不一樣。

還記得第一天到了拍攝現場,大冬天在瀋陽一個被白雪覆蓋的高爾夫球場。我從沒到過這麼冷的地方,沒試過裹著這麼多衣服帶著厚手套拍照。所有工作人員說的都是粵語,我一句話都聽不懂。現場氣氛很緊張很壓抑,而我卻連自己該站在哪兒都不知道。

【圖輯】點圖放大重溫章子怡《臥虎藏龍》精彩劇照👇👇👇

+13

以前在影樓裡做攝影師,所有條件都是在滿足我的要求,模特的動作、造型、或者是燈光、場景,都是依照我的畫面來調整,但拍劇照不一樣,好像得偷著拍,不能影響演員表演、或是攝影機的畫面。

而且王導又要求極高,每天都要看我前一天拍的照片,通稱「交作業」。剛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說拍得不好,我感覺特別沮喪又無助。 但我想到這是我人生中第一部電影,一定要有始有終。導演覺得不滿意那我就努力拍到導演覺得滿意。 後來這部電影拍了整整三年,最後殺青的時候,大家都很捨不得,總覺得好像離開片場,一場夢就結束了。

我們入行還是膠片年代,那時的拍攝比現在嚴謹許多。第一次摸到相機之前,我在師父那裡掃地掃了3年,一點都不誇張。除了清掃,就是做佈景、搬燈。因為膠捲年代拍攝的成品都要到沖洗後才能見到,出了問題要重新來過的成本很高。

記得有一次是拍攝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等到拍完才發現有一組片子有問題。老闆只能自掏腰包花大價錢請對方一家坐頭等艙飛來,補拍20分鐘,再讓他們在很高級的酒店享受一晚。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張片子。

這種工作狀態和數碼年代入行的攝影師是很不一樣的。

【相關圖輯】盤點十大最佳功夫片 《臥虎藏龍》都輸畀呢部經典?(點圖放大瀏覽👇👇👇)

+16

04 從2件宇航服到40件 我們終於走到這一步

入行15年,我也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成長。

記得我們拍《流浪地球》第一集的時候,資金很緊張。當時國內在製作科幻題材方面也沒有經驗,只能從紐西蘭購買要用的軍用外骨骼。一件得有80斤重,演員穿着這身重裝演動作戲相當吃力。

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頭上的面罩,一戴上運動幾下就會由內起霧,透明面罩也老是反光,把所有穿幫的東西都反射出來。而且這種面罩相當難固定,容易掉落,道具部門怕拍到一半NG,只好上螺絲固定。但上了螺絲拆卸也很花時間,幾次演員激烈地表演到一半都喘不過氣,緊急暫停後拆面罩又得花好長時間卸螺絲,相當危險。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一代宗師》精彩劇照👇👇👇

+11

拍到《流浪地球2》的時候,中國已經研發了單手就能輕易快速拆裝的玻璃面罩機制,透光率很高,看起來像真的玻璃,但又非常安全。再後來到拍攝《刺殺小說家》,全劇組團隊都是中國工作人員,包括造型、美術、特道、視效部門、動作組,不需要再靠國外的技術完成這樣體量的視效大片。就這樣一點點見證了行業的進步。

《流浪地球2》裡,有一幕是40個資深宇航員敬禮轉身邁步出發執行引爆核彈任務。看著40件穿戴整齊的宇航服一字排開整齊的動作,我心中百感交集,跟身旁的製片人龔格爾說: 「我們終於走到了這一步。」以前只夠錢做兩件宇航服,為了掛威亞開洞修修補補,現在有一整排宇航服拍這樣的畫面,我們好像真的做到了一點什麼。

【本文獲「外灘」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