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假】經痛不如生育十級痛?社會偏見未消除如何立法
撰文:陳芷慧 羅恩賜
出版:更新:
2017年,英國有調查指當地女性認為月經為她們帶來羞恥感,一所慈善機構極力爭取下,今年全球統一碼聯盟終於推出經血emoji,將月經列為關鍵詞之一,更強調這是全球女性勝利。一滴經血emoji的意義,在於讓女性大方說出「係啊,我 m到啊!」
經血emoji無疑引起社會討論、關注月經為女性帶來的困擾、社會壓力。然而,真正的勝利或有待全球就月經假 / 生理假立法。全球就此熱熾討論,反對者不只男性聲音,認為女性享有更多假期是不公平;當中亦有女性反對,如美國學者Emily Martin,認為月經假隱含一個意思:女性經痛會被塑造成生理缺陷,變相削弱女性職場上的地位。
月經假立法之先,其實應先消除社會對月經禁忌和偏見。如在日本早於1947年立法,女性享有月經假,但因社會壓力,女性不敢享用這個權利,立法形同虛設。
香港人總是以為自己走在前端,沒有什麼月經禁忌,其實不然。就連非洲也有月經假,在香港的討論聲音依然少之有少。月經假是好是壞,一言難盡,但能夠將此放上枱面,從政策及立法層面上討論,就絕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