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學歷和能力都無法觸碰的玻璃天花
撰文:陳韻如
出版:更新:
「有一名少數族裔,電話應徵一直順利,僱主一見面發現應徵者的膚色不同,就指中文書寫能力是工作崗位必然需要的條件。」
不論是希望成為英文科老師的他,還是應徵搬貨工作的他,都被這種理由拒絕在機會之外。
擁有高學歷與「出人頭地」之間未必成等號。少數族裔搵工艱難,調查發現,擁有大專學歷的少數族裔失業率達4成半。今年,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梁旭明,與「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進行問卷調查,指中六學歷求職失業率超出6成。低而學歷的一群,在應徵保安、運輸及飲食業時較常碰壁。不少人投身建造業,紓緩整體失業率。
香港少數族裔人口佔8%,白人屬高薪厚職,月入中位數超過$50000,同為少數族裔的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族群則活在不同的世界。
照片中的Golden先生任職外賣速遞車手,他和朋友一直徘徊在跟車、地盤工人、保安、速遞的工種之間。不少南亞裔人當上外賣車手,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喜歡,只是選擇太少。
或許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中文書寫能力」在不同工作崗位的必然性。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在「日常」中提高敏感度,察覺到什麼是「工作需要的能力」,什麼是以膚色作基礎的「篩選」。即使青年埋首苦讀,長大後卻因僱主「圖個方便」而拒絕聘用。這種因種族而被禁止獲得機會的宿命,在標榜多元的香港社會中默默潛藏。
報告建議政府善用撥款加強社福機構對少數族裔的就業支援。調查數字反映少數族裔求職時有 40% 靠朋友介紹,只有12.1%曾使用勞工署就業服務,因此團體建議勞工處聘用能掌握少數族裔語言的招聘主任,讓支援變得更為有效。
我們都懂一張「沙紙」並非大展雄圖的保證,但起碼,讓每個大專畢業生都獲得一張基本的「入場券」。
Photo Credit / 吳煒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