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5成香港學生無用Facebook!一原因棄用、00後轉玩小紅書?
時代變,人物風景都改變,連社交媒體也不例外,上一代人用的網絡媒體和現在通用的可謂是改朝換代,新一代年輕人連Facebook都開始不用了,到底有甚麼社交媒體在這世代中根深蒂固呢?又有甚麼令人值得懷念的社交媒體呢?一起來看看吧!
年輕人每日都會在社交平台上流連,近日遵理潮指數公布「年青人使用社交媒體習慣」調查報告,發現Facebook開始已經有過氣的跡象。在709名學生中,顯示高達五成的受訪學生已經沒有使用 Facebook,而遵理潮指數在2013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學生使用Facebook 高達 94%,大幅下跌近一半。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李勁華指有年青人棄用 Facebook是因為身邊很多親戚長輩使用該平台,年青人為了自己私人空間,不想被長輩評頭品足,因而減少使用 Facebook。
IG則成為了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平台,有超過9成受訪學生表示有使用 IG 的習慣,其中有 65.3% 受訪學生沒有想過停止使用 IG。而「網絡新秀」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則有 33% 的受訪者在使用。而網絡隨著時代不停轉變,90年代後新軟件越來越多,舊的、功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自然會被淘汰,在Facebook的使用率大幅下降時,原來在時代快速更換的2023年,還有些社交平台在經歷社會變遷依然屹立不倒的,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
MeWe、Signal移民潮 90後網民的14次網絡遷徙 再見ICQ、Xanga
1.MeWe及Parler
所屬Meta 公司的社交軟件Facebook 及Twitter早前因在美國大選中封鎖了特朗普的帳戶,網民因而帶動風潮要由Facebook及Twitter轉用MeWe及Parler。但過了那陣子的熱潮後,大部分人們還是回歸到原本已經習慣使用的Facebook 及Twitter,MeWe及Parler也逐漸石沈大海。
2.Signal
同樣是Meta公司的WhatsApp,當時因社會運動且Facebook成功收購WhatsApp,用戶需要重新同意新政策協議,被香港用戶質疑會出賣用戶個人私隱到Facebook,當時有不少網民說要轉用Signal,但同樣是過了熱潮後,大部分公司、香港人都是堅持用WhatsApp,令WhatsApp成為在香港在經歷社會變遷及「轉會」熱潮後,依然屹立不倒的社交媒體。
3.ICQ
ICQ是香港最早出現的網路即時通訊軟體之一,於1996年誕生,是一代香港人的回憶之一。ICQ象徵是英文的「I seek you」諧音,中文意思是「我找你」。當時ICQ基本上是每一個香港人都會有其帳戶,ICQ可以隨意更改暱稱及個人檔案,根據不同「花朵」的顏色代表不同的狀態,因為大家會經常更新個人檔案中的狀況,例如張貼一些感性語錄或歌詞,引來偷看別人個人檔案的風潮,但因網絡發展未完全發達,ICQ遇上多用戶同時間使用就會極容易斷線。
4.MSN
MSN是由微軟於1995年開發的即時通訊軟體,同樣是風靡一時的通訊軟件之一,也是當時取代ICQ的軟件,MSN的功能十分全面且自由度大,可以一個app用齊文字通訊、視訊會議、語音交談、多人會議、連線遊戲等,訊息裡還能配上表情符號等,當時也有不少港人下載外掛插件讓對方不斷收到提示聲,成為一代港人回憶,但隨著WhatsApp興起,MSN也沒落了。
5.Yahoo!
Yahoo曾經也是香港人主要使用的瀏覽器,資源幾乎全部免費,一個網站涵蓋電郵、搜尋器、新聞、拍賣等,不少人會在在「Yahoo!遊戲」相約朋友或線上找對手玩桌球、棋子、撲克等遊戲,其中有網友表示玩桌球一定要用直尺預測桌球的軌道,才可以精準的勝出比賽。但隨著Google 爆紅,Yahoo也開始沒落了。
6. Xanga
Xanga 的留言板成為一代香港人的「公開日記」,可以自己設定背景、音樂和特效,記錄自己當時的心聲或心事,也孕育出不少「MK文學家」,不少人都因為「太MK」沒有勇氣重新瀏覽當時寫過的貼文,現時流行的社交媒體也沒有一個類似的功能取代Xanga,但後來因為私隱度問題而逐漸被淘汰。
7. 高登討論區
高登於2001年開始營運,附設多個主題的討論區,網民可以用一個匿名的身分開貼文、留言,甚至惡搞一些社會知名人士的圖片,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人都由「高登仔」轉為「連登仔」,雖然還會有一部分會留意高登的貼文,而且還有人在用,但大多數社會熱話都更多在連登產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