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有無你心水土地用途?年輕人:冇屋住講咩基建
「土地大辯論」涉及香港數十年後的土地發展方向,關乎到每一位香港市民的福祉。《開罐Opener》訪問了多位年輕人,看看他們有多了解!
上車無望?
《開罐》日前在街頭訪問十數位年輕人,
看看他們對現今香港土地供應的看法,
以及測試一下他們對土地大辯論的了解。
買樓=妄想?
當被問及有沒有想過在香港置業,
不少訪問者都表示希望能夠在香港買樓,
但下一句隨即表示認為在香港買樓是不可能的事,
彷彿理想和現實是兩個對立面。
「想上樓呀?
我諗儲到你死嗰刻都上唔到」,
看似誇張的描述,
卻是香港現今樓價的實況。
2017年美國物業顧問機構Demographia
公佈的報告發現,
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第一位正是香港。
以一般打工仔為準,
要不吃不喝18年,
才有機會置業。
如此殘酷的現實,
難怪受訪者們都對置業感到絕望。
苦幹還是父幹
面對置業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如何才能成功上樓?
受訪者們不約而同認為「父幹」是唯一出路。
何謂「土地大辯論」?
政府於去年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小組目標解決香港土地短缺問題,
並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
在社會上進行「土地大辯論」,
讓公眾參與討論。
小組會以公眾意見為基礎,
整理土地供應政策並向政府提建議。
「土地大辯論」涉及香港未來發展,
亦與香港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此重大的討論,
究竟多少市民有留意到?
在接受《開罐》訪問的十數位朋友中,
大多受訪者均表示是初次聽見「土地大辯論」,
並指不論在網上、還是在新聞中,
都不太留意到有關「土地大辯論」的議題。
【小學生仲識幾多廣東話? 「我唔知我講普通話定粵語 分唔到」】
記者事先預備了三條選擇題,
測試他們對「土地大辯論」的認知。
每條問題有兩個選項,
一個選項為真正「土地大辯論」中的建議,
而另一個選項則為記者創作的建議。
受訪者需要選出「土地大辯論」中的建議方為正確。
1. 改裝貨櫃作住宅用途 VS 貨櫃碼頭上蓋建屋
受訪者Terry認為改裝貨櫃作住宅是正確答案,
並道認為外國已有住貨櫃的先例,
因此在香港實行亦非不可能。
「官腔啲嘅應該就係」,
受訪者阿軒則以此作為回答問題的方針。
他表示雖然改裝貨櫃作住宅較為合理,
但認為政府始終較傾向與地產商合作,
並會利用這些物業賺更多資金。
因此認為於貨櫃碼頭上蓋建屋是「土地大辯論」中的建議。
正確答案:貨櫃碼頭上蓋建屋
不少受訪者得悉正確答案後,
均表示不太滿意此選項,
更異口同聲表示如果將來要生活於貨櫃碼頭之上,
很大機會會受噪音騷擾。
2. 活化工廈作住宅用途VS於郊野公園邊陲建屋
第二條問題同樣有分歧,
受訪者阿軒表示曾經聽說,
特首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
曾提出活化工業大廈作其他用途,
因此認為活化工廈作住宅作為土地供應應選項亦不足為奇。
而受訪者Terry則以逆向思維作答,
他認為市民覺得奇怪的選項,
便是官方傾向的選項。
他認為活化工廈較為合理,
因此推測於郊野公園邊陲建屋才是官方的土地供應選項。
正確答案:於郊野公園邊陲建屋
不少受訪者表示對於此選項感到失望,
他們均認為郊野公園值得保留,
因為郊野公園是讓市民享受大自然的地方。
而受訪者Petty更提出於郊野公園邊陲建屋的隱憂,
認為住於郊外會有交通不便的問題。
3. 水上建屋做水上人VS填平船灣淡水湖以獲取土地
受訪者阿軒一聽見問題,
便肯定地選擇填平船灣淡水湖為正確答案,
只因他認為「政府就是最鐘意填海㗎喇」,
因此政府以此作為土地供應該選項亦非常合理。
另一受訪者Lily則認為以填海換取土地是非常「正路」的做法,
因此選擇填平船灣淡水湖為正確答案。
正確答案:填平船灣淡水湖以獲取土地
對於正確答案,
不少受訪者均表態不支持,
只因擔心填平船灣淡水湖後,
會影響食水供應。
受訪者Petty更直言,
此舉有機會成為東江水加價的契機。
可見土地發展要顧及供應外,
亦應以便利市民生活作為考慮因素。
【土地大辯論】種出大廈必先摘去鮮花? 7首歌談買樓及土地發展
土地分配不均 難解決現有問題
經過一輪問答後,
受訪者對於「土地大辯論」有何感受?
「政府信得到過嘅咩?」、
「要將土地平均分配,先可以阻止香港人難買樓嘅情況繼續惡化」,
不少受訪者都認為「土地大辯論」中的選項未能有效解決問題。
更提到如果政府真的為市民著想,
必先增加作住屋用途的土地。
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官方網頁中的土地供求估算表顯示,
直至2046年,
估算土地總短缺為1206公頃,
住宅短缺於當中只佔230公頃、約20%,
而基建及設施用地短缺則估算為720公頃、約60%。
受訪者對此估算結果表示不滿,
直言住宅用地只佔20%是絕對不足夠。
相反,基建及設施用地佔60%則過多,
不少受訪者都認為比例不太合理,
「無屋住要基建做咩?」、
「又係嗰三跑港珠澳嗰啲(基建)呀?無用㗎喎!」
看來市民們均傾向政府先要利用土地解決市民住屋問題,
多於興建對市民沒有直接益處的基建。
對前景無望 成漠視契機
【JW王灝兒化身一日麵包店店長 「好珍惜街坊街里同小店嘅關係」】
「土地大辯論」看似為市民在住屋問題上帶來希望,
但卻不獲得大眾的關注。
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受訪者阿軒認為,
現今政府一直沒有確實為市民解決問題,
因此造成市民對政府信心不足的情況,
亦難以令市民對前景感到有希望。
「其實我已經覺得買樓係好虛無嘅事嚟,
所以我都無乜理會呢類型嘅嘢,
無論樓價下降幾多,
我都係買唔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