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日本茶肝腎差不宜喝!揭6種日本茶飲用宜忌 這款咖啡因超高

撰文:白兔糖
出版:更新:

到日本旅行有不少人都會喜歡喝上一杯抹茶,抹茶口味甜品亦非常多元化,深受世界各地人士歡迎。說到日本茶就當然不止抹茶一種,但不知大家又懂不懂得分辨他們呢?以下就為大家整合了日本最常見的6種茶的製作方法和味道,下次去旅行時就可以按自己喜好選茶了!

日本茶有許多不同種類,而當中最多人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到底綠茶和抹茶有甚麼分別。首當其衝要搞清楚的是,抹茶、煎茶及焙茶等日本茶其實均屬綠茶。而抹茶與被泛稱為「綠茶」的其他日本茶兩者的差別並不單在於是茶葉還是粉末狀,而是種植、製茶工序不一樣。

綠茶的種植方法大致分為兩類,然後再按後來的製造工序進一步分類。「覆下栽培法」是在採摘茶葉前,在覆蓋下遮光20天左右的栽培方法,使用這種栽培方法的綠茶主要分為抹茶和玉露。而另一種則是「露天栽培法」,亦即是暴露在充足陽光下的種植方法,煎茶和番茶就屬於這個種植方法。

👉🏻👉🏻👉🏻日本最常見6種茶的分別

+7

日本最常見6種茶的分別

【煎茶】

煎茶是最常會飲用到的綠茶,亦佔日本綠茶總產量逾半。新鮮茶葉從採摘的那一刻起,因氧化酶的作用會開始發酵,但綠茶是一種「未發酵茶」。趁新鮮經過熱處理阻止酵素的作用,蒸煮後揉捻乾燥,以調整茶葉形狀、提高保存期限。最後的成品便是煎茶,按蒸煮時間可以進一步分為「淺蒸」和「深蒸」。香氣清爽、甘甜中帶點澀味。煎茶因栽培過程中進行充分光合作用,抗氧化成分兒茶素含量較高,是抗衰老之選。同時也有抗菌、抗癌、預防三高等作用,但性質偏涼,身體虛寒人士不適宜經常飲用。

【抹茶】

製作抹茶使用的是蒸煮後不經揉捻直接乾燥的茶葉,移除葉脈和莖後研磨成粉狀;香氣濃郁、口感溫潤甘甜。也有部份抹茶不使用「覆下栽培法」,保持適當澀味和顏色,以用於飲料、零食和雪糕等。抹茶是日本茶中健康價值最高的茶,可以攝取難溶於水的維生素A、E、K以及不水溶性膳食纖維等。有穩定情緒、幫助燒脂瘦身、預防黑色素美白及抗氧化、去除口臭體味等多種功用。不過因咖啡因含量較高、又含有鉀,孕婦小孩或肝腎功能較弱的人要注意飲用。

玉露(網絡圖片)

【玉露】

玉露茶使用在兩到三個新芽開始綻放,便遮擋陽光種植的茶葉,後續加工方法與煎茶相似。因栽培過程較複雜、價錢亦相對較高。澀味較少、鮮味豐富,具有類似於海藻的獨特氣味。玉露的維他命C含量約為抹茶的兩倍,含豐富葉酸和茶胺酸,亦有消除疲勞作用。但咖啡因含量亦為咖啡的三倍,需注意別喝太多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孕婦及長者不適合飲用。

【番茶】

據說番茶的名稱源自於「番外茶」,是指在採摘季節、品質、地域等方面偏離日本茶主流的茶。當中「一番茶」使用在採摘嫩芽後採摘的晚芽,「三番茶」則是不採摘任由枝葉生長到秋天才收穫、產量最多。由於味道清爽,鮮味和甜味成分較少,適合日常飲用。雖然它因價格低廉而被認為是低檔茶,但樸實無華的味道亦受到許多人喜愛。番茶含有抗氧化、抗菌、改善膽固醇作用,若冷泡更能帶出茶葉的多醣,抑制血糖值上升。

焙茶(網絡圖片)

【玄米茶】

玄米茶是將米浸泡水中蒸煮、烘烤,然後加入大約等量的番茶或煎茶製成的茶。可以享受烤米的香氣和番茶或煎茶的清爽味道。而由於混合了米,減少了煎茶或番茶的用量,咖啡因含量較低、每100毫升只有10mg,是這次介紹的5款茶中咖啡因最少的一款;兒童和老年人也適合喝。當中含有維他命B、C、E、膳食纖維及兒茶素等營養成分,能幫助維持腸道健康、促進新陳代謝,亦能調節壓力、促進睡眠。

【焙茶】

焙茶是將煎茶、番茶等以高溫烘烤至金黃色以帶出香氣的茶。當中亦混入了煎茶和番茶加工過程中剔除大葉子和莖。在約200度的高溫烘焙過程中,咖啡因昇華、直接從固體變成氣體,減少了焙茶中咖啡因的含量,抑制了苦味和澀味、能充分享受香氣和清淡的味道,也是老少咸宜的選擇。與其他綠茶相比,焙茶對腸胃的刺激較小,還有補血補氣的作用,亦有放鬆效果及改善血液流動;推薦給腸胃虛弱、怕冷的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