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暑分三級!專家揭症狀及急救法 緊急補充水分一類飲品勿喝

撰文:白兔糖
出版:更新:

踏入6月天氣開始炎熱,天文台更預料本周五的氣温料將升至34度。夏日炎炎若不多加留意,就有很大機會中暑。有日本專家日前講解中暑的症狀以及預防方法,快點學起來吧!

夏天有不少人都喜歡去旅行或者進行室外活動,但隨著在戶外的時間越長,身體流失的水份就更多。因此每年都會有不少人中暑,甚至不幸死亡。以下這些預防和舒緩中暑的小知識,大家記起來就不怕因為身體不適而破壞出門遊玩的好心情啦!

甚麼叫中暑?有甚麼症狀?

人體可以透過出汗、擴張血管等體溫調節功能來抑制體溫的異常升高。但如果缺乏水份或鹽份,高溫與體溫調節之間的平衡就會被破壞,令人出現頭暈、頭痛等各種症狀;這種情況就稱為中暑。若輕度中暑會出現頭暈、肌肉痛和僵硬或手腳僵直等等,中度中暑則會開始出現頭痛、作嘔或嘔吐、虛脫及集中力降低等等情況。而嚴重就會意識朦朧、痙攣,體溫也可能異常地高,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送院治療了。

防中暑可提早訓練?

日本的中暑資訊網站「熱中症ゼロへ」分享到,中暑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危險情況,因此提高防暑意識非常重要。天氣變得炎熱之前,在日常中為身體做好準備活動,就能更好保護自己了。

為了更有效地透過出汗來散熱,就要訓練自己的「熱適應」能力。而適應速度因人而異,由幾天到兩週時間不等。即使沒有定期運動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不少機會可以讓身體做好準備。例如多散步、放狗、盡量徒步去購物,浸浴或者去焗桑拿也是很簡單輕鬆的訓練方法。

麥茶含有礦物質,亦具有稀釋血液的作用,有效防中暑。(LAWSON)

防暑裝備+應急物品

在衣物方面,白色、開領和袖口的寬鬆設計、高吸水性和透氣性的材料比較適合,在頸上也可以裝備冷卻頸或毛巾。而飲料方面除了水和運動飲品之外,其實喝麥茶亦十分有效。它含有礦物質,亦具有稀釋血液的作用,有效防中暑。而含有大量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因為具有利尿作用,並不適合補充水分。除此之外,冷卻包、毛巾、迷你風扇、太陽傘、溫度計和鹽丸也是必備小物。另外,專家亦講到除了補水補鹽之外,降低核心體溫和體感溫度也是十分關鍵。而比起喝室溫水,森永製菓亦曾進行調查,發現冰塊從體內帶走的熱量是水室溫水的四倍。有助提升補充水分和營養的吸收效率,更快舒緩中暑症狀。

(熱中症ゼロへ 網站截圖)

中暑急救方法

首先將患者帶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身體平躺。將冷卻包墊在他的頸部、腋下、鼠蹊部和膝頭後方,或者用浸了冰水的濕毛巾放在患者的頸部和腹部,並包在手臂、大腿上,幫助患者降溫。若出現中暑症狀但沒有冷卻全身的方法,則可以將手掌放進水裏降溫,或手握冷卻劑和凍樽裝飲料。如何可行亦可以將手臂放進水裏,浸至手踭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