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遊戲登上大銀幕

撰文:GEME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黑色休謨

GEME 之前介紹過《Papers, Please》將會拍成短片。無獨有偶,最近再有2款獨立遊戲跨界到電影及電視領域,以不一樣的姿態呈現在觀眾眼前。

(封面圖片:《Everything》及《返校》宣傳圖片)

萬物模擬器《Everything》

《Everything》是一款開放世界的步行模擬遊戲 (walking simulator),遊戲不設目標、故事與結局,玩家可以選擇成為遊戲世界中超過1萬種物件,除了甲蟲、小草、獅子與長頸鹿等動植物外,玩家也可以變成西瓜、椅子與大廈等死物,甚至是最微小的細胞,或是巨大的島嶼、地球與星系,都是玩家切換視點的對像。遊戲同時亦設有自動模式,玩家可以放手,盯著熒幕任由萬物流動。

遊戲獲各方極度好評,想不到在電影界亦報捷。遊戲近11分鐘的預告片獲得維也納短片節 (VIS Vienna Shorts) 動畫組評審團獎,因此符合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組別的入圍資格,亦是歷史上首次有電子遊戲得到這殊榮。評審指《Everything》的預告片有著強烈的詩性與哲學主題,絕對可稱為電影。

塵蟎在細胞之間浮游時,會思考些甚麼呢? (遊戲宣傳圖片)

遊戲機制、配樂,加上已故英國哲學家 Alan Watts 的旁白,三者在預告片中完美結合。Watts 曾經研究佛學與襌學,《Everything》某程度上可說是他思想的體現。Watts 的旁白帶我們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觀察環境與生物之間如何共生,也要我們欣賞原來最小的細菌與最大的星雲同樣美麗。《Everything》作為萬物模擬器這點固然點題,但更深一層,玩家可以藉遊戲進入冥想,思考何謂「一切」。

從海外回歸台灣的《返校》

被稱為「台灣之光」的《返校》是一款恐怖冒險遊戲,曾佔據 Steam 全球暢銷商品排行第三名。玩家要在陰森嚇人的校園之中解謎,揭發事件的真相。遊戲糅合真實的歷史事件及中國道教與民間的鬼神,側面描繪白色恐怖時代。透過遊戲,玩家可以軟性地認識台灣這段上一輩多半緘口不言的過去。

《返校》自今年1月推出 Steam 至今一直是媒體的焦點,亦得到國際關注。團隊曾經到釜山和新加坡等地參展,上星期更在 E3 的 Indiecade Showcase 展區佔一席位,與20多款來自各地的獨立遊戲同台展出。
 
《返校》一躍成為搶手的 IP,尖端出版率先與開發團隊接洽,邀請台灣恐怖小說作家笭菁改篇故事為小說《返校:惡夢再續》。近日公共電視台 (公視) 表示已經取得《返校》的版權,會將作品拍成電視劇集。公視以製作嚴謹認真見稱,劇集曾多次奪得台灣金鐘獎戲劇節目獎,作品如《一把青》等充滿人民關懷。今年4月播放的《通靈少女》,將台灣傳統信仰題材重新演繹,更得到總統蔡英文在 Facebook 上加持。

製作《返校》而成名的赤燭遊戲團隊 (官方宣傳圖片)

AAA 級遊戲拍成荷里活電影,我們會覺得順理成章。如今獨立遊戲亦可跳出遊戲媒介,綻放光彩,接觸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