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鬥惡龍系列的誕生

撰文:GEME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薯仔燉肉盾
 
今天除了是史萊姆眼藥水的發售日,其實亦是第一代《勇者鬥惡龍》(Dragon Quest) 推出的日子,這款日本國民 RPG (角色扮演遊戲) 系列不經不覺已經30歲,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系列的原點,以及當中眾多的小故事。

(封面圖片:《勇者鬥惡龍》遊戲標誌)

將西方 RPG 引進日本
 

1982年,福島康博將手上的小型出版社轉營為遊戲開發公司,並將之命名為 Enix,當時他大概沒想過公司有天會變成國際知名的遊戲大廠 Square Enix。福島舉辦了一個遊戲程式設計比賽,並提供100萬日元的獎金。當中的優勝者就有後來被稱為「勇者鬥惡龍之父」的堀井雄二。堀井勝出後加入了 Enix,後來到美國參加一場蘋果的會議展覽時,遇上了經典 RPG《巫術》(Wizardy),大受啟發。

DQ 之父堀井雄二 (圖片來源:careertrek)

當時電腦 RPG 的系統非常複雜,例如《巫術》就改寫自桌上 RPG 《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是少數硬派玩家的嗜好。堀井非常渴望將這種西式 RPG 引入日本,讓玩家可以體驗勇者冒險及成長的樂趣,但同時明白其複雜程度會嚇退不少玩家,於是他決定製作一個可以讓玩家輕鬆入門,即使用紅白機的手掣也能輕易操作的 RPG,最後在1986年5月27日推出了初代的《勇者鬥惡龍》。

第一代《勇者鬥惡龍》的遊戲封面 (圖片來源:woodus)

另外兩個靈魂:音樂與人設 
 

《勇者鬥惡龍》的鐵三角由初代開始一直合作至最新的第11代:堀井雄二負責編劇,椙山浩一負責音樂,鳥山明負責美術,是遊戲業界長篇系列中的少數例子。

有玩過《勇者鬥惡龍》系列的玩家相信都忘不了那首氣勢磅薄的開場曲,還有遊戲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插曲和聲效,這些樂章都出自於音樂人椙山浩一之手。椙山當年已是知名的電視業界作曲家,他曾寄過一份非常詳盡的遊戲建議給 Enix,這個名字亦被福島一眼認出,並力邀他為《勇者鬥惡龍》譜曲。椙山深明要在數秒內抓住聽眾的耳朵,憑著豐富的廣告和電視音樂創作經驗,他只用5分鐘就寫好了主題曲。《勇者鬥惡龍》的音樂一直是重點,椙山之後亦親自指揮及舉辦了多場與管弦樂團合作的遊戲音樂會,被視為業界的先河。


劍與魔法世界的冒險與古典樂風配合得天衣無縫,每次聽到都令人熱血沸騰:

有了音樂當然要有匹配的美術,利用在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的人脈,堀井找來了漫畫家鳥山明為《勇者鬥惡龍》設計人物和怪獸。當時鳥山明已經憑《IQ博士》(阿拉蕾) 成為炙手可熱的漫畫家,而漫畫《龍珠》也剛剛開始連載。事實證明這位漫畫大師的造型功夫確實高明,鳥山明為《勇者鬥惡龍》所設計的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各種怪物和英雄的性格躍然紙上,包括從嘍囉一躍成為人氣吉祥物的史萊姆。至於史萊姆的故事,我們改天再說。

鳥山明的人設令玩家印象深刻,右上角的藍色小水滴就是史萊姆 (《勇者鬥惡龍V 天空的新娘》宣傳圖片)

回到最初的冒險
 

《勇者鬥惡龍》的勇者是誰?惡龍又在哪呢?讓我們重溫初代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稱號為「羅德」的勇者擊退了邪惡生物,為大地帶來光明,更將光之珠交給了拉魯斯國王,令冬天變短,大地遂得以繁榮發展。但一天龍王因學習咒文而墮落,開始率領怪物在大陸上肆虐,羅德出發討伐龍王,後來卻下落不明,世界又陷入黑暗之中。
 

初代美版的戰鬥畫面,大戰史萊姆!(圖片來源:AqualungGameReviews YouTube http://bit.ly/2s6QzkK)

多年後初代主角終於登場了,他是羅德的後裔。玩家要控制主角救出被龍王擄走的公主,再找到龍王決一死戰。在決戰前,龍王會問玩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成為我的盟友,我將給予你一半的世界,你願意嗎?」回答「否」當然會進入戰鬥,但回答「是」的話,視乎版本而定,玩家可能會立即 Game Over,甚至會被刪除存檔。這個經典問題後來也被無數作品惡搞,而Square Enix 在2016年推出的作品《勇者鬥惡龍 創世小玩家 阿雷夫加爾德復興記》,便是以勇者真的答應了龍王共同統治世界作為故事的背景。
 

龍王誘惑勇者的一刻 (圖片來源:AqualungGameReviews YouTube http://bit.ly/2s6TVo2)

《勇者鬥惡龍》的首3代被稱為「羅德三部曲」,故事時序上則是「3→1→2」,第3代的主角正是羅德。而4、5、6代雖然在故事上並無太大關連,但因為都有空中城堡,所以被玩家稱為「天空三部曲」。後來各代作品的故事則各自獨立發展。
 

影響深遠的日式 RPG 機制
 

初代的遊戲機制相對簡單,玩家沒有隊友,所有戰鬥都是與怪物的一對一決鬥。但整體上已奠定了系列的基礎。

玩家需要到城鎮與居民交談,獲得推進任務的線索。活動的範圍基本上不受限制,但在大地圖上移動會隨機觸發戰鬥,離開出生的城堡越遠,怪物也越強大,玩家能夠以此衡量路線是否正確。在戰鬥中可以運用「戰鬥」、「咒文」、「逃跑」和「道具」4個指令,將敵人的生命值扣至0便可以獲勝。勝利後主角會獲得金錢和經驗值,金錢可以用來購買道具和更好的裝備,經驗值則可以令主角升級,增強能力以及習得新的咒文,以應付下一個難關。

《勇者鬥惡龍 X 覺醒的五種族》是一款線上多人遊戲 (官方宣傳圖片)

這些今天聽起來理所當然的 RPG 元素,便是堀井雄二對「RPG 普及化」交出的答案,隨著續作推出,《勇者鬥惡龍》亦不斷加添新元素,例如始於二代的隊友及航海系統,以及三代開始出現的轉職及性格系統。這些元素深深影響了日本的 RPG,也包括了日式 RPG 的另一祖宗《Final Fantasy》系列。
 

咒文與存檔系統
 

《勇者鬥惡龍》系列的咒文系統一向為玩家津津樂道,雖然初代只有10招咒文,但日版遊戲中並不是使用「火球術」、「治療」等字眼,而是自有一套語言系統。例如初級火球術叫做「美拉」,二級則變為「美拉米」,三級則變成「美拉佐瑪」,而「萊丁」則是傳說中只有勇者才能使用的雷電系魔法,其大範圍攻擊版本則是「基加丁」。當年各位玩家不懂日文,卻還是熟記了各種招式。

 

有玩家集合了歷代的美拉系咒文效果,施放咒文的聲音瞬間勾起很多回憶:
 

由於初代推出時尚未有存檔系統,所以找國王存檔時,會得到一組20字的日文密碼,玩家必須抄下這篇「復活咒文」,下次想讀取進度時只需再次輸入即可續關。但由於當年遊戲的解像度不高,日文五十音的清濁音字母在畫面上只有數個像素的差別,令不少玩家因為抄錯一個字母而痛失進度,無法續關。

對不懂日文的玩家來說等如外星文字的復活咒文 (watatomo1104 YouTube http://bit.ly/2s13iX1)

國民 RPG 大家族
 

時至今日《勇者鬥惡龍》的正統續作及衍生作品已達數十款,在所有主機,手機甚至街機上都可見其蹤影。

除遊戲外,《勇者鬥惡龍》亦有動漫作品,香港人相當熟悉的《達爾大冒險》(勇者鬥惡龍 達伊的大冒險) 便是其中之一 (集英社漫畫封面)

除了本傳的 RPG 外,《勇者鬥惡龍》尚有多個系列,包括 Roguelike 遊戲《不思議迷宮》、大富翁遊戲《人生街道》、玩法類似 Pokémon 的 《勇者鬥惡龍怪獸》、因太受歡迎而推出獨立作品的《史萊姆》及無雙玩法的《英雄集結》,甚至曾推出過類似 Minecraft 玩法的 《創世小玩家》,可謂包羅萬有,總銷量更超過7000萬套。

慶祝30週年的最新作《勇者鬥惡龍 XI》針對不同平台設計了兩種 3D 畫面及一種 2D 畫面 (官方網頁圖片)

趁著《勇者鬥惡龍》30週年,除了買眼藥水和畫冊外,不妨回到原點,選一款你喜歡的作品,試試踏入這個迷人的冒險世界,又或者與同伴重溫一下當年並肩作戰,守護世界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