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鼠大電影》影評:打贏Pikachu!小朋友放聲笑老機迷淚縱橫
《超音鼠大電影》(Sonic the Hedgehog)中,SONIC三番四次提到自己要被逼離開地球,前往什麼蘑菇國,說那裡悶到爆炸非常不願意……相信一班老Gamer,應該直接便聯想到SEGA死對頭任天堂的MARIO世界……要認識這個彩蛋,需要從80年代開始說起。(文:永高/編:胡劍威)
【注意:下文含少量劇透】
SONIC的由來始於MARIO
先撇開電影來一點Retro遊戲知識:1983年任天堂推出紅白機,1985年推出《孖寶兄弟(Super Mario Bros)》,令橫向捲軸動作遊戲風靡全球。作為另一間進軍家用遊戲市場的廠商SEGA,面對強大對手,需要思考出奇制勝之道。因此,SEGA一方面希望將本來吉祥物ALEX KIDD改頭換面成更潮角色,另一方面就是要製作一款可以與任天堂紅白機MARIO抗衡的橫向捲軸動作遊戲,最終設計師大島直人創出一隻名為「Mr.Needlemouse」的新吉祥物,成為SONIC原型,後來再集合研發部的中裕司、安原弘等進行具體細節設定,例如加入代表SEGA的深藍色、鞋子設計來自Micheal Jackson《BAD》專輯中所穿的跳舞鞋(因此在電影中你經常看見SONIC有很多跳舞Footstep),最後命名「SONIC」,也即是我們熟悉的「超音鼠」,並於1991年MEGA DRIVE主機上推出遊戲《Sonic The Hedgehog》。
SEGA有得快、NINTENDO無得快
由於SEGA自家開發的主機MEGA DRIVE的機能及圖像處理遠超紅白機,因此一隻色彩非常斑爛、可以在橫向捲軸上高速移動的藍色刺猬便從此誕生,其高質畫面和移動速度其實就是主機性能的比拼,潛台詞是:「我(SEGA)有得快,你(NINTENDO)有無得快呀?」當年遊戲推出後,的確吸引到很多玩家沉迷SONIC的畫面艷麗與遊戲過程的速度感,玩法創新具突破性口碑也甚佳,雖然往後續作猶有不及,但SONIC跟MARIO兩者均相繼成為了玩家心目No.1的遊戲Icon。只是相隔三十多年後,SEGA再以這個昔日「代表」進軍電影市場,又是否能夠討得觀眾歡心呢?
動作極速說話「一輪咀」
回到《超音鼠大電影》(下稱《超》),要表現SONIC最大特色,一字記之曰:快,二字記之曰:好快!近年超級英雄電影當道,不管是MARVEL的QUICKSILVER還是DC的FLASH,畫面上已試過形形式式的方法來表達「速度」,例如其他人像定格一樣只有主角來去自如,又或在鏡頭捕捉不到的情況下主角已做完十萬八千件事等,《超》在此一環節並沒有太多破格創新之處,不過觀眾依然能夠好好享受SONIC的高速所帶來的快感,除了他動作,令人津洋樂道的還有他不斷「一輪咀」碎碎唸說著同樣節奏非常快的緊密對白,這個設定未知是否參考了《蜘蛛俠》?
流行文化讀物呈現「真.極速」
令電影更有趣的,是SONIC所生活的並非在平衡時空,而是跟我們一樣,他會看《FLASH》漫畫、會看電影《生死時速》,更懂得將奇諾李維斯的對白倒背如流,換句話說,他跟我們一樣嘴饞著以速度為主題的流行文化讀物。這不單令觀眾欣賞時發現更多彩蛋、更有親切感,而且更營造出「SONIC才是『真.極速』本尊」的形象!提起彩蛋,電影中還有不少這種跟流行文化讀物、遊戲及電影的情節,留待玩家在欣賞過程中逐一發掘。
Jim Carrey神采飛揚能量澎湃
《超》在上映前能夠從善如流,將SONIC變回遊戲中的身形和大眼形象,固然是功德無量,但作為遊戲改編真人電影,除了看這隻電腦特技製作的刺猬,當然還會看人。我已不知有多少年沒有看過Jim Carrey(占基利)在大銀幕上演出,多年前因為情緒病而暫停演藝事業,之後再沒有他的消息。如果你跟我年齡相若,童年除了玩過《SONIC》,還肯定入場看過Jim Carrey的《變相怪傑》、《神探飛機頭》、《衰鬼上帝》並捧腹大笑。相隔十多年,如今Jim Carrey重返大銀幕,讓我們看到他神采飛揚能量澎湃的演出實在感動。
將蛋頭博士完全私有化
Jim Carrey個人化而獨特的搞笑節奏及風格,為蛋頭博士這角色賦予了豐富生命,誇張一點說:他將蛋頭博士完全私有化了!戲中特別有長達一分鐘的自我Solo,讓他跟虛擬影像產生的不同情景互動,感覺上就是導演獻給Jim Carrey影迷的一段小禮物!不單止老一輩,甚至同場小朋友也被他的搞怪表情弄得哄堂大笑,證明他寶刀未老、魅力不減。當然,男主角James Marsden也非常討好,親和力強又不會被主角SONIC及奸角Jim Carrey搶去風頭,跟SONIC的友情和跟女友的愛情也拿捏準確,感覺比他在《X-Men》中演Cyclops更有發揮演出更佳。
尊重玩家!跟足遊戲「打大佬」
劇情上,《超》是非常大眾化與王道的荷里活式老少咸宜橋段:外星來的SONIC如何適應地球生活、孤獨令他有多希望結交朋友、奸角如何利用陰謀逼使SONIC一次又一次墮進險境……即使橋段老梗但因為製作認真細緻,而且說故事的速度跟SONIC一樣以快打慢不拖泥帶水等優點,令電影中情節意料之內而不落俗套,角色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電影沒有遺忘昔日鍾愛《SONIC》的一班電玩老玩家,除了造型上重回遊戲根本,就連最後「打大佬」一幕的攻擊方法也跟從遊戲本源,讓玩家即時想起自己昔日如何不斷按鍵利用多角度以圓球狀態加速攻擊。到了電影完結後的Retro那味濃Pixel橫向捲軸片尾,更是明顯向SEGA SONIC TEAM製作小組致敬,讓機迷如我看得老淚縱橫。對上一次有這份滿腔熱血與感觸,已經是兩年前史提芬史匹堡的《Ready Player One》。
後記:完勝比卡超
總結而言,《超》做到真正的老少咸宜,不單滿足我等七八十後長大的機迷,也同時為新一代孩童帶來歡笑。我入場時身邊前後坐滿因停課而入場的學生,他們看到SONIC百變趣怪的表情、或把人類弄得團團轉、或蛋頭博士屢屢撞板一扑一碌的畫面時,全場都不斷發出哈哈大笑;對於我們這群當年拿著手掣操縱SONIC的機迷來說,能夠看到充滿動感場口又不失人情味、如此具娛樂性的遊戲改編電影,離場時感到充分滿足之餘,也有一種老懷安慰的感動。這種感動跟看罷《Ready Player One》相類似,因為我們曾經深愛得不能復加的遊戲角色,可以現身大銀幕前生蹦亂跳,上演一場精采好戲,彷彿90年代Retro遊戲機上的美好時光,在2020年被再一次完美Reboot!最後的最後,回到文首,如果80年代SEGA跟任天堂在家用遊戲機的「MARIO V.S. SONIC」對決是由MARIO勝出的話,那麼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兩者轉戰電影界,跟《POKÉMON神探Pikachu》相比《超音鼠大電影》便狠狠地扳回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