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Fantasy VII Remake何以令全球興奮?FF7改變世界的七件事
E3 2019《FF VII》音樂會後連續發放《Final Fantasy VII Remake》(最終幻想7、又譯:太空戰士7 重製版)推出時間為2020年3月及遊戲影片,全場哄動,網上點擊率暴升,超過1,300萬次成為YouTube上觀看次數最高的《Final Fantasy》系列影片。為何這款於1997年推出的遊戲,於22年後的今天依然令全球玩家情緒高漲?《FF VII Remake》又是否值得購買?要了解底蘊,先由了解《FF VII》改變世界的七件事開始。
第一改變:從2D走到3D
1997年推出《Final Fantasy VII》,不僅成為Square(當年還未和Enix合併)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其技術、創意、商業甚至文化等各層面也影響日本以至全球。玩過《FF VII》的玩家,有些會說最震撼是遊戲情節,有些會說是音樂,有些會說是戰鬥系統,有些說是結局,但最震撼的其實是3D畫面。遊戲運用了大量的CG過場和CG渲染的2D背景(關於CG過場下文再續),製作了當時最元祖級別的3D遊戲畫面,遠遠超越同期遊戲,雖然今時今日看到的三頭身3D角色覺得好兒戲,不過在當年已經是革命性創新,令玩家眼前一亮。而最厲害當然是每次戰鬥時,那些召喚獸出場畫面,例如巴哈姆特飛出宇宙再向地球射出Mega Flare擊潰敵人,非常震懾人心。
第二改變:CG成為恆常
《FF VII》遊戲開發耗資3000萬美金,在當年可說是前所未見,而當中大部份正是用在CG過場。就似電影發展一樣,舊時遊戲基本上是沒有CG動畫,而《FF》系列的重心就是用CG說故事,當時很多玩家為了看CG劇情才努力過關,看那些動畫有多華麗,同時看故事的發展。這種CG過場成為了遊戲主菜的賣點,一直沿用至今,亦令此系列成為比另一款國民RPG《Dragon Quest》走得更前、走向國際的一大因素。
第三改變:重創任天堂
《FF VII》在PS上推出,上演了當年遊戲歷史上非常罕見的跳船事件。一直以來《FF》系列都是在任天堂主機上推出,但到了《FF VI》時坂口博信已覺得任天堂主機硬件上未能配合他想做到的效果,因此即使已經答應了《FF VII》將於N64上推出,坂口依然欲求不滿。當時他只製作了一個《FF VII》的戰鬥畫面卻已經近乎100MB。當年N64最後決定仍以卡帶作為媒介,而PS卻以最新的CD,坂口博信終於可以在PS上大展拳腳。最後《FF VII》正式登陸PS時足足有3張CD的容量,合共約2GB。也因為《FF VII》,SONY不單在遊戲界站穩陣腳,PS更成為遊戲主機的霸主,而另一邊的任天堂卻走入長期萎靡不振的情況,直至Wii推出才得到改善,但已無力重返核心玩家市場,只能在輕玩家周邊打遊擊至今。
第四改變:SEGA退出主機開發
《FF VII》令對手走向沉淪的並不止任天堂,還有SEGA。當年《FF VII》全球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成為系列中最暢銷作品,還令PS成為了當時最炙手可熱的主機,大家也為了這款遊戲而出機,反觀同期SEGA Saturn卻因為沒有同等份量的遊戲而漸走下坡,最終不敵。當然這並非惟一原因,卻是導致兩者差距愈來愈大的關鍵。PS跟Saturn同於1994年推出,後者的生命周期維持了七年,僅售出了926萬部,從商業角度來看並不成功。因為PS在9年間出貨量突破1億部,是第一款達成此記錄的遊戲主機。
事實上之後推出的《FF VIII》、《FF IV》及《FF X》也有類似情況,因為遊戲廣受歡迎但卻沒有登陸SEGA Dreamcast,因此即使DC比PS2更早推出,卻也始終勝不過PS2,最終令SEGA退出遊戲主機的開發。因此有一說:「如果没有《Final Fantasy》SEGA或許可以打贏這一仗。」
第五改變:歐美認識日系RPG
20年前還未有太多日本廠商將作品推銷到歐美,而Square第一款推出歐洲的正是《FF VII》,讓海外玩家體驗一個前所未見夾雜未來科技、劍與魔法、黑暗神秘與蒸汽Punk的奇妙世界。當年Square為了這個海外版發行也不遺餘力,在遊戲內容及情節也有所增加,例如魔石交換系統更改得更簡易、場景地圖上用箭頭突顯出口,甚至還加入一段新增過場,而這個版本也在日後以《Final Fantasy VII International》名義於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再版。《FF VII International》成為「全世界」共同回憶的「Final Fantasy」,也是為何22年後的今天當推出《FF VII Remake》會惹來全球迴響之最大原因。
第六改變:電影式遊戲體驗
除了剛才說的CG過場令遊戲充滿電影感,更重要的是故事,其中女主角「Aeris之死」一幕更被玩家形容為「遊戲史上最經典的情節之一」,殘忍的生離死別為遊戲帶來戲劇張力,令很多玩家感到撕心裂肺(也就是如今所謂的「很胃痛」),很多玩家也不相信女主角竟然真的死了,完全沒有方法復活,大受打擊到和男主角Cloud一樣發呆,更甚至為遊戲流下了第一滴眼淚。坂口博信當年亦被喻為「全世界玩家心目中最好的導演」。坂口博信會這樣寫故事,源於他在製作《FF III》時經歷了家中失火以及母親身亡的重大悲劇,從此以後便將生死觀放入遊戲之中。
這種電影式體驗在系列中也有繼續承傳,像緊接的《FF VIII》,便成為了系列首部以愛情故事為主題的遊戲,還有女歌手王菲主唱的主題曲《Eyes on me》。再之後如《FF X》男女主角Tidus及Yuna的水中親吻,這些都是從《FF VIII》電影式遊戲體驗延伸,成為了玩家心目中的經典場口。
第七改變:為美型角色定型
《FF》系列的人設本來一直由天野喜孝負責,但因為其畫風太藝術難以3D化,因此換上野村哲也接任。結果當年的美型人設為往後日系遊戲奠下了基礎,甚至到了《FF XV》的幾位男主角Noct、Prompto、Ignis、Gladiolus等,基本上都是跟Cloud一脈相乘。當然美型人設都要擁有良好的故事背景和性格設定才能令角色受歡迎,Cloud的人物塑造非常出色,從最初不善交際的僱傭兵,慢慢發現自己身份與世界的矛盾、到後來終於尋找整合出自我、最後迎向拯救世界的挑戰,都令他成為最受歡迎的美型主角。另外當然還有Tifa與Aeris兩位性格迴異的女角,盤旋於Cloud之間,成就出一個互相牽絆的故事,令人難以忘懷。就連Final Boss Sephiroth也是超有型的一頭銀色長髮……可以說,《FF VII》中出現的男女主角,都成為了往後日式RPG的模階。
後記:期待「革新中的革新」
《FF VII》當年為遊戲界帶來如此撼動,那麼22年後的《Final Fantasy VII Remake》是否非買不可呢?Remake遊戲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Remake版質素跟原著大相逕庭、質素跟不上時代強差人意,令人一看到便不想玩,就如2014年第一次Square Enix公布的《FF VII Remake》遊戲片段畫面一樣,Epic Fail;第二種是畫面系統等都具備質素,與時並進,讓有玩過舊作的玩家都雀躍萬分,就像這一回正式的《FF VII Remake》試玩,舊玩家看到一眾懷念角色那些超華麗必殺技也非常亢奮,尤其是超美的Tifa登場滿心歡喜(並主要集中討論其縮小了的部份),紛紛在網上留言「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最後一種情況是除了一班有玩過的舊機迷,就連未接觸過的新機迷也因為新版本超高質而被吸引,不止將舊遊戲再現,而是加入更多新元素令遊戲得到昇華,同時又不失原作的味道。今年1月CAPCOM推出的《BioHazard RE:2》,正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
上述的《FF VII》影響世界七件事,正正是由於當年Square勇於革新:3D化的畫質、創新的ATB加Limit Break戰鬥系統、召喚獸的設定、幽暗的深度世界觀,都是當年由坂口博信帶領「革命」所得出的成果。如果《FF VII Remake》可以將這部分傳承,然後再加入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元素,相信定能夠吸引更多新舊玩家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