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盜版為禍更深的灰色市場(下)
作者:Derek Ng
(文章經 GEME 團隊編輯)
上一次說到 Acid Wizard Studio 為了減輕遊戲序號轉售平台帶來的禍害,決定自己將《Darkwood》的遊戲下載種子放到以盜版聞名的分享網站 The Pirate Bay 上。轉售平台的破壞力已經波及到大型的遊戲廠商及獨立團隊,我們可以如何應對?兩害取其輕的話,玩家要當小偷還是海盜?
(封面圖片:《Thief》、《Assassin's Creed: Unity》宣傳圖片)
啞子吃黃蓮的開發商
近年最大規模的序號盜竊事件發生在2015年,大量玩家在第三方轉售平台購買了AAA 級開發商 Ubisoft 的《Far Cry 4》及《Assassin's Creed: Unity》等遊戲,他們到 Ubisoft 的討論區投訴遊戲無故在帳號中消失。
Ubisoft 回應指該批為數上萬的遊戲序號都是利用盜用信用卡購買,所以才被停用,玩家應向他們光顧的非官方購買渠道查詢。但玩家並不接受這樣的解釋,他們認為遊戲售價太貴,到轉售平台購買是「應該的事」,Ubisoft 只是因為貪婪才要打擊他們的「平價天堂」,甚至有部分人質疑盜用信用卡是虛構的藉口。姑勿論真相如何,最後 Ubisoft 迫於眾怒,只能把已取消的遊戲重新送回玩家帳號中。
盜卡退款是獨立開發者的惡夢
隨著大型發行商把保安提升,較少資源的獨立開發者成為了更受歡迎的目標,這種「盜卡退款攻擊」是他們的惡夢。因為根據信用卡公司的政策,遊戲公司除了要退回盜卡交易的金額外,還要為每筆交易另外付上最少100至200港元的退款罰款,金額比大部分的獨立遊戲售價還高。動輒成百上千筆的非法交易足以令遊戲商背上數萬到數十萬元的罰款,對大型開發商而言這或許只是利潤下降,但對財力單薄的獨立開發者來說就是沉重的打擊了。大量的退款申請甚至會使遊戲公司的網上交易戶口被終止合作,令正常玩家也無法購買。
去年6月,獨立發行商 tinyBuild 率先在網誌中向目前最大型的遊戲轉售平台 G2A.com 發炮。事緣他們的網上商店因接到過千宗盜卡交易罰款而被逼關閉,經過簡單調查便發現從 G2A 市集上購買到的序號正是源於該批非法交易。他們總結說:「像 G2A 這樣的網站正在促成一個以欺詐推動的經濟。」
雖然之前一直有開發者或玩家對轉售者有零星的抗議,不過這次卻是首次令遊戲媒體的報導聚焦至此。G2A 方面對指控極力反駁,指他們毋須為別家公司的保安問題負責。這場隔空罵戰持續發酵,引起更多獨立開發者發聲,他們控訴轉售者為他們帶來各種欺詐問題,包括前述的欺詐電郵、盜卡交易、以自動程式竊取送給粉絲的序號等。在這些問題前他們可說是束手無策,最終只能認輸般默默承受損失,把網店關閉或是完全停止派發遊戲序號。正是這種藉著他人付出成本來給自己獲利的商業模式,令遊戲轉售者成為眾多獨立開發者眼中「遊戲業的癌細胞」。
轉售網站為了增添其「可信性」,進取地以鉅額贊助遊戲直播者 (包括知名 YouTuber PewDiePie) 和電競團隊,也導致了直播界的分化。接受贊助的人對「灰色市場」避而不談,其他人則猛烈抨擊。甚具影響力的 YouTube 遊戲評論人 TotalBiscuit 更間接促使發行商 Gearbox 在今年4月緊急終止與 G2A 的合作關係。
「請盜版我們的遊戲吧!」
盜版帶來的銷售數字是零,但轉售者帶來的欺詐卻是負數,更會浪費額外的人力物力成本。於是「請求玩家盜版自己的遊戲,換取他們不要光顧轉售者」漸漸成為了獨立開發者間的一種呼聲。儘管有些畸形,但 Acid Wizard 不是第一位,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位,因為在可預見的將來,只要遊戲序號還存在的一天,這類遊戲序號轉售網站只會越見蓬勃,我們只能敦促遊戲序號轉售網站更積極的承擔起監管責任。
老實說,我們很難怪責消費者單以價格高低作爲購買指標,但即使對消費者而言,遊戲轉售網站也未必是必然之選,疏於監管的受害者不只是遊戲商,作為買家的消費者也無法得到充分保障。不明的賣家身份、不明的貨品來源、隨時無法使用的序號,統統增加了買家蒙受損失的風險。另外也要考慮各種轉售平台上的隱含收費和富爭議的營商手法,例如令人詬病的「保護費」制度──買家須額外付費才能享有換貨或退款的保障,否則即使買到假序號也未必能得到支援。
《Defender's Quest》的遊戲設計師 Lars Doucet 指出 G2A 這種平台其實有不少隱藏的成本和風險,購買轉售遊戲的真實成本應該是「購買價錢 + 保險計劃費用 + 序號被停用造成的麻煩與時間損失 + 欺詐對開發者造成損害因而產生的內疚」,如果一定要兩者擇其一的話,Lars 勸大家寧當海盜 (盜版遊戲),勿做小偷 (G2A),因為前者為禍較輕。結論是,即使從玩家角度出發,盜版比購買轉售遊戲的真實成本更低、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