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後,天空終於有人了
作者:黑色休謨
太空探索遊戲《No Man's Sky》可能是去年最惡名彰昭的作品,各種假大空的謊言和粗糙的遊戲體驗令它備受玩家唾棄。但在今個月,本作推出了第3次重大更新,希望能兌現一開始向玩家承諾的遊戲體驗,「無人深空」能夠再次招來玩家嗎?
(封面圖片:遊戲宣傳圖片)
活用演算法創造大千世界
來自英國的 Hello Games 憑首作《Joe Danger》獲得成功,開發者 Sean Murray 因此認為他有條件開發一款太空探索遊戲,以追尋孩童時代的太空人夢。Sean 與團隊發展出一套嶄新的隨機演算技術,遊戲可以生產出1.8千京 (1.8×1019) 個獨一無二的星球,全部都有自己的面貌與動植物生態,讓玩家在宇宙中無窮無盡地歷險。
從2013年的 VGX Awards 首次曝光開始,《No Man's Sky》幾年來都是遊戲界的焦點。Sony 看過遊戲藍圖後更寄予厚望,除了邀請遊戲登陸 PS4 平台,更願意投入開發資金。然而 Hello Games 拒絕了,他們只希望 Sony 協助發行和宣傳。因此 Sony 在2014年的 E3 媒體發佈會上,將舞台交給 Sean 介紹《No Man's Sky》,是 E3 史上第一次有獨立遊戲開發者在大廠商的主台上發表獨立演講。
飛得愈高,跌得愈痛
可是《No Man's Sky》最終在2016年8月推出時,卻是獲得劣評如潮。遊戲剛推出時有嚴重的 bug,不少玩家會從遊戲中跳出,而遊戲卻不提供隨時存檔,玩家以小時計的進度就此消失。另外遊戲內容亦受非議,宇宙的確無邊無際但卻大而無當,玩家的體驗不斷重複,而且遊戲主線劇情薄弱,甚至沒有結局,到達終點後只會進入第2週目繼續遊戲。
最致命的是,當初在無數訪問上信誓旦旦的多人模式,以及宣傳片段裡令人熱血沸騰的艦隊大戰,根本從來沒有存在過。Sean 在推出遊戲後更企圖辯解,直至有玩家解拆遊戲程式後才無奈承認。憤怒的玩家認為發售前的宣傳嚴重誤導他們,甚至覺得被 Hello Games 欺騙了。面對蜂湧而至的批評,Sean 和團隊選擇消失避世,《No Man's Sky》的玩家數目亦從遊戲推出初期的十多萬人劇減至幾千人。
前車可鑑的意義
《No Man's Sky》的失敗也有它的積極意義,它令整個遊戲界都思考為甚麼市場會出現一部作品,期待與結果之間的落差會如此巨大。有人開始思考「怎樣的宣傳畫面與片段才算如實陳述呢?」,後來幾位重要遊戲媒體的編輯促成 Steam 改變政策,要求在 Steam 上的遊戲只可以用實際遊戲畫面作宣傳,以免誤導玩家。
遊戲廠商方面,有了《No Man's Sky》的例子,他們的前期宣傳變得份外謹慎,提醒自己不要過早對遊戲作太多承諾,以免玩家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獨立廠商 Compulsion 便表示,他們開發的《We Happy Few》一般被外界以 AAA 遊戲的標準看待,為免玩家期望過高,他們決定先推出 early access,增加遊戲開發進度的透明度。
跟玩家的第4次接觸
8月是《No Man's Sky》推出一週年,團隊順勢發佈1.3版本,是遊戲第3次重大更新。今次改善了畫面材質,增加了生物品種、外星種族與武器,也加入了遊戲時數達30小時的故事內容,最重要的是回應了一直以來最嚴重的批評,終於新增了容許16位玩家遊戲的多人模式。
《No Man's Sky》在 Steam 上的總評價仍然只有35%好評,但最近30天內的3000多則評價中卻有78%好評,顯示玩家對遊戲最近的更新大致是滿意的。Hello Games 當初雖然錯得離譜,但團隊抱著不放棄的精神,面對千夫所指仍然沉著氣改進遊戲,且看這次更新能否挽回玩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