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2022|Altra Mont Blanc詳盡實測 行山進化到跑山的最強武器
以兩課分別20公里及50公里的越野跑實測Altra Mont Blanc,路況包括石屎路、泥路、沙泥石級及高難度碎石路。5分滿分的話,跑鞋評分達4.5:緩震性能良好,足以應付長距離訓練,更重要是巧妙拿捏緩震和腳感之間的平衡,儘管中底厚30毫米,仍能令跑者感受各種路況,準確判斷落腳跑法。
要將之定位,我認為適合已有一定山野技術和體能、開始對速度有追求的「山人」,是行山過渡到跑山的好工具。但要像品牌「出廠設定」般,成為高階跑者競速賽鞋,卻必須改善一個毛病。
【註:記者訪問後整理資料,以第一身形式撰寫跑者試後感】
測試路段:
1.谷埔>荔枝窩>吊燈籠>烏蛟騰>谷埔(約20公里)
2.錦石新村>碗窰>鉛礦坳>草山>針山>城門>川龍>大帽山道茶水亭(舊連姐)>甲龍林徑>農場鮮奶>甲龍古道>大帽山遊客中心(新連姐)>四方山坳>梧桐石澗徑>大刀屻>蝴蝶山>粉嶺火車站(約50公里)
Altra來自美國猶他州,旗下越野跑鞋有兩大特點。
一是品牌專利的FOOTSHAPE™,即是空間充足的前掌鞋籠(toe box),若跑手穿鞋不時「夾腳」或有拇指外翻,Altra或許是好選擇。
另一特點是前後掌零落差ZERO DROP™,有助衝力平均分佈於足踝和髖關節。尤其落山時,當跑鞋前後掌落差大,令跑者重心前傾,若肌力控制不周,膝頭將承受更大衝力,或致膝痛甚至受傷。
Mont Blanc是品牌第二個厚底越野跑鞋型號,跟首個厚底型號Olympus相比,Mont Blanc更具專業比賽鞋的味道,外型討好,重量亦大減,以男裝US 10.5為例,Olympus重343克,Mont Blanc則為280克。Mont Blanc中底使用EGO™ MAX,是Altra旗下的頂級中底物料,且首次應用於越野跑鞋。
【按圖了解Mont Blanc各部件詳情】
試後感
鞋面網布需開鞋 鞋頭欠加硬保護
穿上Mont Blanc的第一個感覺是,鞋面的防撕裂單絲網布十分緊,但最終我十分喜歡這種物料,因為網布會隨住跑者腳形自動調節,開鞋之後感覺網布剛好包裹腳背,貼腳亦不焗促。
這種貼腳程度亦有助彌補toe box偏闊的問題(這點將在下文再述),建議大家著Mont Blanc要穿厚襪,鞋碼選細半號,不用「攝」得入手指。當跑鞋長度剛剛好,加上厚襪,如toe box有紮住的感覺,開鞋後網布就漸漸與腳形貼合;若長度合適、又穿了厚襪,未開鞋前掌已覺太闊,這個品牌就未必適合你,否則落山時容易因腳掌擺動而「拗柴」跌倒。
從個人著用經驗而言,Mont Blanc的鞋面網布應比Olympus耐用,Olympus穿了幾次之後,布面已磨出一個洞,鞋頭蓋(toe cap)飛脫了一半,Mont Blanc經過70公里試煉,暫時圓好無缺。
值得一提是,Mont Blanc鞋頭位置沒有加厚或加硬保護,要小心不要踢到石頭。
緩震腳感兼備 三種路況點評
Mont Blanc經過兩次測試後獲得4.5分的高評分,其於保護功能與腳感之間的良好平衡是「搶分位」,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若跑鞋因為側重緩震而加厚中底,跑者往往無法了解地面狀況,例如踏腳時感受不到石頭有多斜,或是落梯級的地面狀況會否前傾、有沒有石頭凸出等;中底太薄的話,雖可充分感受路況,但會過於「哽腳」令跑者腳掌不適,緩震不足亦令跑者的足踝、膝蓋和髖關節承受更多衝力。
在兩次測試的不同路段中,我從Mont Blanc中底的緩震與回彈,以及外底的抓地力,獲得充足的腳感,甚至有助提升表現。特地抽取路段中的三種路況點評:
1. 高難度碎石路 咬地穩定有助落腳平衡
地點:吊燈籠
測試:第一次
無論上山或落山都十分陡峭,有爆林感覺,石級又大又岩巉,踏大步才能上山,落腳時無法整隻腳掌踏穩,腳跟不能觸地。跑鞋的腳跟位置有少許鬆脫,出現「甩踭」跡象,雖未至於真正「甩踭」,但鞋領及後跟明顯不夠包腳。
落山路段對跑者技術要求極高,有長草遮閉路況,未必能看清楚落腳位置;由於多碎石,跑者必須快速移動,踩得太慢會「跣腳」。猶幸Mont Blanc反應不錯,靠前掌已可踩穩地面,即使石級較高,跳落石級時仍「咬」得夠實,這歸功於Vibram Litebase外底的優良抓地力。中底緩震效能充足,有助卸走衝力,肌力可集中用於在崎嶇山路上控制落腳位置的平衡。
不過鞋跟不夠包腳的問題,於落山時再次帶來困擾,我在這段路曾踢到石頭,有碎石從鞋領彈入鞋籠;加上鞋帶綁得不夠緊,腳掌經常在鞋籠擺動,導致鞋墊摺起,微微向前移位,剛好塞在腳趾的虛位之間,落山後跑到平路需要停步處理,但重新弄好鞋墊並綁緊鞋帶後,一路經烏蛟騰跑回谷埔都十分舒適。
當日是我第一次穿著Mont Blanc,第二次測試時我穿上防止沙石彈入跑鞋的襪套,也將前段鞋帶綁得更緊,利用鞋面網布的包覆力彌補偏闊toe box的弊處,再沒出現入沙入石和腳掌擺動的問題。
2. 落山泥路 可跨出路跑步距
地點:甲龍林徑
測試:第二次
Mont Blanc應付簡易的泥路游刃有餘,緩震夠、回彈佳、抓地穩,第二次測試前一天曾經下雨,路段有濕石、濕泥、濕樓梯,但跑鞋完全沒有「跣腳」。甲龍林徑有2至3公里落山路段,含泥路和石級,但無碎石,非常適合跑步,我一路跑得順暢舒適,甚至像路跑般放心跨步。
這點對越野跑甚為難得,越野路即使再平坦,也會凹凸不平,必須視乎路況,遷就落腳位置而調節步幅,未必能像路跑般跨出最大步距,Mont Blanc的中底保護功能卻令我減少在這種路況「搵路」時的憂慮,可用路跑步距去跑,有助追求時間。
3. 上落山石屎路 卸走衝力助加速
地點:逆走草山、大帽山至四方山坳
測試:第二次
這段是全石屎路,上落斜兼而有之。受惠於中底的回彈力,上斜時跑鞋將我彈前,跑得更慳力,若穿薄底鞋,跑者就要依靠自身肌力了。由於越野跑多是長途,部份路段能夠慳力,對整體表現非常重要。
至於落斜,跑得快的話,四頭肌就會承受更大衝力,所以往往落斜時不能太快,因為一快就會大力,一大力就容易疲累甚至腳痛。Mont Blanc的強勁緩震此時發揮作用,有效卸走衝力,我可以跨得更大步,甚至加速,我曾在此路段跑出快於「四分披」輕鬆落斜,在越野跑中算是快速。
總結:Positively Surprised 但要改善鞋領剪裁
要總結兩次合共70公里的Mont Blanc實測,我會以「Positively Surprised」形容。
1. 跑者要具經驗駕馭跑鞋反應
Mont Blanc是一雙「畀到反應」的跑鞋,需要跑者運用足踝和肌肉保持步履靈活和平衡,但其中底緩震和外底抓地力足以應付在各種路面長距離跑動,經過兩次實測,落腳、回腳、加速,都令我放心發揮。
當然,跟其他厚底越野跑鞋相比,Mont Blanc肯定不像Hoka般穩定和大眾化,跑者本身亦要具備一定山野水平,至少能長時間、長距離行山,亦有心追求速度,方能駕馭跑鞋。
2. 輕巧無負擔有助尾段加速
越野跑動輒幾十甚至過百公里,若跑鞋因加強保護功能組件而變重,跑者定必愈跑愈累。難得Mont Blanc保護足夠又很輕巧,我在第二次的50公里測試中,從嘉道理農場進入大刀屻至粉嶺的最後路段,甚至能夠加速,跑鞋沒有隨着體能消耗而加重跑者負擔。
3. toe box寬闊須綁緊鞋帶
Mont Blanc保留Altra寬闊toe box和前後掌零落差兩大特色,猶幸鞋面前掌網布夠貼腳,開鞋後隨跑者腳形調節,可以「捉實」腳掌,彌補toe box偏闊的問題。建議跑者穿厚襪,並特別繫緊前段的鞋帶。
4. 鞋墊濕水後容易移位
除了第一次測試上吊燈籠,我在第二次測試由北大刀屻跑木板梯級和石屎梯級到粉嶺,或許大汗使然,鞋墊濕水後再次向前移位,頂住腳趾,還好未有影響速度發揮,最後順利完成全程。
5. 中底回彈恢復需時
第二次測試,尾段加速「爆」落山,感到中底回彈力明顯不及一開始試上腳之時,似乎中底抵擋不住連續50公里的試煉。休戰四天後,中底回彈已經恢復,跑者緊記訓練後給予Mont Blanc充足休息。
6. 後領不夠包腳易入沙石
後跟鞋領位置不夠包腳,尤其我跑吊燈籠時,曾有石仔彈進鞋中,這對越野跑者是大忌。雖然襪套能解決這個問題,但要多帶一個裝備,略嫌麻煩。
Altra以UTMB賽道所在之地Mont Blanc命名這對跑鞋,寓意這雙跑鞋能幫助跑者征服世界各地的山峰,品牌亦將之定位為競速越野賽鞋。但要成為高階跑者的比賽裝備,Mont Blanc某些弱點必須改善,例如鞋領位置不夠包腳,令沙石從鞋領位置進入鞋籠。所以,我更建議本身有一定水平的「山人」,欲從行山進階到跑山,或追求更高速度者穿著,Mont Blanc能全面協助這類跑者提升水平,我亦會繼續著用Mont Blanc,主要應付長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