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仕.跑遊老香港|保衛戰最後一幕 搜索機槍堡與英靈足跡

撰文:鄺嘉仕
出版:更新:

英國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起,英日同盟中止,到二戰開始前幾年日、德愈走愈近,英國每3至4年,便以日本為假想敵,認真研判如何守衛香港。1938年,日本已佔領及封鎖中國沿岸,港英政府的防衛計劃轉而守衛港島為目標,資源撥到港島的軍事建設上。
今次我們由香港仔運動場出發,追尋在1941年12月8日爆發,歷時十八日的香港保衛戰中,港島守軍的故事。港島南區沿岸道路處處軍事遺跡,既有評級的歷史建築,亦有隱藏在樹叢中,混凝土下的遺跡,暫難重見天日,卻總比消失了被人遺忘好得多。
文、圖:鄺嘉仕@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

回頭看南朗山東北方,沿海一帶曾稱為「磚廠」,就是港島14號機槍堡 (PB 14) 的位置。

抗日機槍堡 消失風雨中

1939年至1941年期間,環港島海岸最少建有75組海岸機槍堡。因為日軍在港島東北岸登陸,加上港島南岸的社區發展較慢,南區有較多機槍堡得以保留。今回路線上,我們可以「看到」4組機槍堡,其中2組更可觸及。南朗山東北(當時叫磚廠)的14號機槍堡(PB 14),及赤柱灣西的PB 22。走上馬坑公園高處回頭,或在公園內的北帝古廟向西遠望,不用落到灘頭亦可清楚看見PB22。

麗海堤岸路盡頭接海灘道,左方被混凝土覆蓋的「白色邊」,正是PB 17機槍堡的探射燈掩蔽體,右方有一個圓筒狀潛水式瞭望塔,更是保持狀態最好的機槍堡。
+4

淺水灣西的PB 17及舂磡灣的PB 21,甚至摸得到。PB 21就在舂磡角迴旋處往沙灘方向走,來回要1公里。PB 17就在路旁,不僅保存完整,亦有專人打理,散煙口、瞭望塔及防彈鋼板門窗等,依然齊全,惟混凝土充塞及沙石掩蓋下,內部狀況不明。可惜是上述機槍堡,沒有被評級保育的機會。它們見證的抗日事蹟,隨時因為風吹雨打而坍塌,或天意或人為的原因,消失歲月中。

麗海堤岸路中段第 40065 街燈前後,就是PB 16大概位置,今天被樹林遮蔽。

1941年香港保衛戰爆發,平安夜前幾天,來自加拿大來福槍營丶米道息士營和香港皇家海軍義勇軍團,以淺水灣酒店為指揮基地,配合PB 17及香島道上各大宅據點,合力保衛香島道,阻止日軍沿香島道東進赤柱。今回路線上,其實途經共11組遺址,部分已經消失,甚至改頭換面,例如深水灣域多利遊樂會的PB 15。也有部分殘留的PB 16,機槍堡部份因興建麗海堤岸路而被清拆,有一部份據報仍在水下,而其探射燈塔仍隱藏在樹叢中。

南區機槍堡散落各處,有些已經「改頭換面」(按圖放大)

+3

高射砲台 拖延一分一秒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空軍科技慢慢成熟。1941年之前,港島上有9個高射砲台駐有砲兵部隊。沿舂磡角道往下走,經過迴旋處後望向右方綠色屋,後面就是沙石灣高射砲台。當日軍佔領淺水灣酒店後推進,曾受到沙石灣高射砲台抵禦,戰鬥一天一夜才能突破。

經過迴旋處後,望向右面綠色屋的方向,後面就是沙石灣高射砲台的位置

舂磡角炮台 卸下戎裝投身演藝界 

1941年香港保衛戰前,港島上共有9個海岸砲台,舂磡角砲台便是其中之一,只要我們在經過迴旋處後,繼續沿舂磡角道往下走,就會到達舂磡角砲台。

舂磡山上往原一號砲台大概位置的海邊遠望,一號砲台現為慈氏護養院。

砲台在1938年開始興建,建築費大概為6萬英鎊,1941年完成,可惜是不少未大派用場,先自行摧毀。香港保衛戰爆發,日本陸軍主力從北向東南推進,南岸部分砲台幫助不大。12月19日,英軍下令大部分兵力集結到赤柱,駐守哥連臣,博夏勒及舂坎角三個炮台的守軍撤退前破壞三處海岸砲台的設施,避免被日軍利用。

舂磡角二號砲台側望,遠方凸出的山咀就是赤柱半島的南端。

舂磡角二號砲台遺址也是好些電視劇的取景點(按圖放大)

+2

在1970年代中,一號炮台被拆毀,興建慈氏護養院,但四周仍保留有守衛室、營房、發電碉堡、辦公室及彈藥庫等。現時留下二號炮台及其相關設施,有辦公室、炮彈存放處,鎖緊炮管的炮環等,並改建成舂磡角公園的一部份。現時,舂磡角砲台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最特別的是其半圓形混凝土護牆,外型像一架UFO或外星人基地,實際作用是防止後面一號砲台的火舌,影響二號砲台的運作及安全。

平安夜攻防 血汗會知道 歷史會記起

1937年建成的赤柱郵政局,為二級歷史建築,在1941年12月24日,見證著赤柱抵抗的一道防線。(相片2011年拍攝)

走到赤柱市集後,找到舊赤柱警署及赤柱郵政局,是平安夜守衛香港的最後防線。再以此為出發點,分別以東頭灣道來回聖士提反書院正門約1公里,以黃麻角道來回赤柱軍人墳場約1.5公里,憑弔最後激戰場地。

1859年建成的舊赤柱警署,為法定古蹟,在1941年12月24日,在赤柱是投降前的一道防線

舊赤柱警署建於1859年,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警署建築,現為法定古蹟。在12月24日,英軍東旅退守赤柱半島,為防止日軍的晚上攻擊,曾設置前線指揮部。日治期間,舊赤柱警署曾用作日軍的分區總部。香港重光後恢復警署用途至1974年。其後,舊赤柱警署先後用作多個政府部門的辦事處。

聖士提反書院內的聖士提反小教堂,為三級歷史建築,在1950年建成

聖士提反書院赤柱校園於1929年落成,而書院大樓及大禮堂是首先落成的建築物,現為法定古蹟。在12月25日凌晨被日軍佔領,臨時軍事醫院的書院大樓內逾60位傷兵,以及多名醫護及學校教職員被刺死,史稱「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日治期間,聖士提反書院至赤柱監獄前一帶,曾被用作赤柱拘留營。香港重光後,聖士提反書院於1947年重開至今。「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的紀念碑,現置於赤柱軍人墳場內。墳場亦曾發生激戰,現時墳場內紀念的逝者,逾三分二近600名為二戰期間死難者。

赤柱軍人墳場,早在 1840 年代開啟用,後在 1942 年開始安葬 1941年香港18日保衛戰後的死難者

重光之路

戰爭作為政治的一部分,從來都是各國外交的伸延,無人可獨善其身。香港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中淪陷,多一個砲台,少一個軍營,結局不離其宗。據統計,十八日香港保衛戰,衛港而亡或失蹤的軍人約2,700人,日治期間在港或返鄉死亡失蹤的平民數目更難估計。捱過艱難處,活着有可能。二戰下存活的香港人,不知不覺在歷史洪流中,默默共建重光之路。

前淺水灣酒店,現露台餐廳的位置,曾經是英軍的臨時司令部。要記得的,必須記下。

《跑遊老香港》 - 尋找最後防線

路線:香港仔運動場出發 > 黃竹坑道的港鐵海洋公園站及鄉村俱樂部 > 苗鍾徑 > 深水灣香島道 > 麗海堤岸路 > 淺水灣 > 海灘道 > 南灣道 > 南灣道16及18號對面行人徑 > 赫蘭道 > 淺水灣道 > 赤柱峽道 > 舂磡角道 > 舂磡角砲台 > 折返舂磡角海灘站 > 馬坑公園 > 赤柱市集

長度:約12公里 (基本),約16公里 (加遊所有額外景點)

難度:3(1-5,5為最高)

貯物及洗澡地點:香港仔運動場

補給:香港仔運動場,淺水灣海灘道的便利店,舂磡角消防局後的超級市場,赤柱市集。

洗手間:深水灣、淺水灣、馬坑公園、赤柱市集。

+29

前往方法:

a.鐵路:港鐵港島南線海洋公園站下車A1出口,向工業區方向行約3分鐘

b.公營巴士:經過香港仔隧道的巴士或小巴,在「香港仔隧道」站下車,往工業區方向行約3分鐘

回程方法 (返香港仔運動場) :

a.於赤柱村巴士站,乘73路公營巴士,於黃竹坑遊樂場站下車,回頭走1分鐘。

b.於赤柱村巴士站,乘6X,260路公營巴士,或40專線小巴,於海洋公園停車場站下車,向前走3分鐘。

小貼士:

1.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鄺智文博士及其專業團隊,其「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計劃」,剛發表一個極具參考及應用價值的互動地圖網站,公開讓有興趣認識當年戰役的人士使用,網址:https://digital.lib.hkbu.edu.hk/1941hkbattle/zht/map.html

2.軍事遺址保存狀況參差,多近觀,免內進。

3.沿路 (特別是香港仔運動場來回南灣一段) 是不少港島區團跑人士的熱門路跑路線,路跑時只要保持左上右落,跑起來自會更加醒神。

4.香島道深水灣段,行人路狹窄,小心忍讓。

5.或許大家都知道,張愛玲女士自身小說《傾城之戀》中,最後的時間空間,就是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淺水灣酒店,現時亦是2015年開始南區文學徑的其中一個主要賣點。

6.舂坎角砲台位於舂坎角公園範圍之內,其他現存機槍堡及瞭望站均於海灘或行人路上,大致上是24小時開放,請遵守場地相關的使用守則。

7.舊赤柱警署現為超級市場,內外都保留了百多年前的建築特色。營業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9時。

8.聖士提反書院自2008年開始推行文物徑導賞服務,大家對學校或當時校內情況有興趣,可致電28130360或電郵 (heritage@ssc.edu.hk) 聯絡文物徑負責老師,或上網往電子申請導賞服務:https://www.ssc.edu.hk/links/ssctrail/chi/docent.html

9.赤柱軍人墳場,開放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5時,參觀時請保持尊重。

跑遊老香港系列:

城門水塘百年華麗軌跡 高質路線盡覽動植物

民智啟迪之路 華人辦西學普及教育真誠建港

大埔有座政府山 文武二帝前發生港英衝突

路邊石頭守望我城 呢一塊上咗大銀幕

九龍寨城有場外交風波 香港預言書在此?

FB專頁: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匆匆而過,錯過舊日的足跡。港九新界,樓閣或街角,都有不平凡的歷史故事。來,一起跑,一起尋找

作者鄺嘉仕

「01測試」有持續更新跑鞋評測評分:(按圖放大)

+23

濕疹人士適宜行山跑步,但要注意以下事項(按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