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仕.跑遊老香港|深水埗睇樓團 穿過騎樓感應逝去日子
香港政府在接收香港島後,隨即賣地。為方便華人競投,香港政府將較大的地段,切割成面積較小,臨街較窄的地皮出售。昔日的華人樓宇是一至兩層高的金字頂建築,大多背靠背。直至19世紀後期因應衛生要求,重建樓宇預留後巷,以求通風及鋪設水渠。香港政府於是容許二樓或以上樓層用兩柱支撐,落腳點在行人路。
20世紀初,建築物料轉變,加上對建築物廚房通風及洗手間衛生要求提升,騎樓湧現,形成香港特色一景。
文、圖:鄺嘉仕@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
深水埗的發展
香港政府租借新界後,深水埗毗鄰界限街,成為連接新界發展的水陸交通起點。香港政府在1910年代開始,陸續在鴨寮村 (現時鴨寮街) 以南、西角山嘴 (現時南昌街及界限街交界) 以北的淺灘,移山填海,平整大片土地,介乎現時鴨寮街以南、通州街以北、欽州街以東,直至界限街為界。這片長方形的街區,街名以原有村落及中國城市命名。華人沿街區的東北及西南兩邊,興建兩至四層高的騎樓。
深水埗碼頭為百年前深水埗的水陸交通起點,即現時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對出的位置。我們由公園出發,沿桂林街往北走,開始找尋騎樓的故事。
騎樓的過去
現時北河街市政大廈的地段,其實百年前已是街市。今天街道兩旁,仍是買賣日用品及食物的市場,更保留了數座已獲評級的特色騎樓。今次介紹的分別是北河街 58 號、汝洲街 269 至 271 號,及南昌117 至 125 號。
汝州街 269 至 271 號位於桂林街交界,建於 1920 年代,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這是典型騎樓下舖上居 (Shophouse) 格局。轉角騎樓具特色的弧型走廊,以方柱支撐,外廊只在二樓,三樓則回歸於建築線內,加上頂層的壼型欄柵,設計精心。
北河街 58 號同樣有百年歷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一參茸藥材海味公司在上址經營了接近五十年。騎樓分別在二及三樓築有露台,天台設有矮牆,在大南街的一段三樓外牆,更掛有一個窄長型的露台。喬治亞式風格建築,在香港相當罕見。
南昌117 至 125 號則是區內少見的連號碼騎樓群,在1930年代先後建成,風格不同而各有特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117 號有五層高,整幢是當舖,築有圓形弦窗,具有包浩斯風格。119及121號具新古典主義式的方柱及欄柵,相映成趣。而 123 及 125 號地下,曾經是德興茶樓,在戰後開到千禧年,曾是深水埗街坊飲茶勝地。
這三座騎樓群,完成於1920至30年代落成。當時樓宇開始採用鋼筋水泥建築,新建騎樓更加穩固,加入更多的建築及美學元素,及兼顧更多的居住及社區功能,展開了騎樓百花齊放的時代。
一級歷史建築 ─ 雷生春
離開北河街街市,沿汝州街往東南走右轉白楊街,看到一座四層高的騎樓——雷生春。在漫威(Marvel)電影中,香港的至聖所正是以雷生春作為藍本。
雷生春今昔(按圖放大)
雷生春位於荔枝角道 119 號,總面積約600平方米,樓高四層,由九龍巴士創辦人之一的雷亮先生在1931年建成。地下為跌打藥店,二至四樓是雷亮家族成員居住的地方,亦是當時區內下舖上居的例子。雷生春接近三角形的轉角騎樓設計,屋頂有兩塊刻有「雷生春」字樣的石匾,及意大利風格的正門,亦有弧形山牆及外懸簷楣。
雷生春以古希臘式立柱,從地而起支撐二至四樓的外廊,裝有新古典主義的欄柵,有圖案的彩色瓷地磚,以及木或灰泥牆腳線等等。雷生春內同時有不少中式建築特色,最搶眼的是傳統的滿州窗,鑲嵌滿彩色玻璃的木框架,地下外牆及立柱鋪有水磨石。窗戶亦設有木製檔板,大宅內的木刻匾額,以及門窗的銅製組件,亦得以良好保存。
隨著雷亮先生於1944年過身,雷生春亦隨之結業。直至1960年代,雷家三房後人先後遷出,二至四樓慢慢荒廢,只餘地下商舖繼續營業。2003年,雷氏後人把雷生春捐贈予政府。2008年,雷生春納入第一期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香港浸會大學投得,活化成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雷生春堂,提供中醫醫療服務,及作為中醫學生培訓場所。
包括雷生春在內的這些深水埗的騎樓群,反映了香港本身的文化進程,是個集中西各家大成的混血兒。騎樓建築在有限的空間發揮想像,在中西之間取得平衡,在規範之中活出自我。
騎樓的將來
1960年代,建築科技大有進步,新建樓宇不再需要立柱,支撐騎出行人路的部份。騎樓慢慢消失,由更高的唐樓及洋樓取代。深水埗區內,南昌街 14 號,桂林街 61至65號,兩座唐樓的發展,為騎樓發展提供了參考。而我們可以沿荔枝角道、界限街及桂林街走,在回到通州街公園之前,繼續追尋它們。
南昌街 14 號,原本是接近65年歷史的「為群公寓」,和雷生春同屬接近三角型的轉角樓,用作單身人士公寓及板間房出租。大廈因業權問題在1990年代丟空,直至 2015年財團購入後,翻新成現時古銅色的外表。全新樓宇,外觀新派具太空感,延續其出租公寓的使命。
桂林街 61至65號,現時是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名為新亞書院紀念花園。前身是一座四層高唐樓,是1949年新亞書院創立時的辦學地方。直至2009年,市區重建局完成連同附近唐樓的業權收購,與私人發展商合作,在2015年建成私人樓宇出售。現時公園內保留了一些介紹新亞書院的物件,讓公眾認識。
現存騎樓的將來,估計亦是一樣。無論是私人操作,或是公私營合作;無論是翻新,或是拆卸重建成休憩空間或私人樓宇,都不離重新包裝或推倒重來。保育騎樓,該保留樣子,還是保留功能?是
不論保育他們的過去式、現在式或將來式,如何決定,都是與時間鬥快。
《跑遊老香港》 - 深水埗歷史唐樓線
路線:通州街公園 > 桂林街 > 汝洲街 > 北河街 > 大南街 > 南昌街 > 汝洲街 > 白楊街 > 雷生春 > 荔枝角道 > 界限街 > 醫局街 > 桂林街 > 通州街公園
長度:約3.5公里
難度:1.5 (1-5,5為最高)
貯物及洗澡地點:通州街公園壁球中心
補給:沿路有不少士多及便利店
前往方法:
a. 鐵路:港鐵荃灣線深水埗站下車,C2出口沿桂林街行約10分鐘
b. 公營巴士:前往長沙灣(深旺道)的巴士(如12A,18,36A,117 及118等),在「通州街公園」站下車即達/經過荔枝角道的巴士(如 2及2A 等)在「石硤尾街」站下車,沿南昌街行約5分鐘
小貼士:
1. 市區街道狹窄,請忍讓
2. 過馬路,要小心!
3. 文中提及的騎樓均屬私人地方,以外圍參觀為主
4. 因疫情關係,雷生春原設的公眾導賞服務及預約,繼續暫停,直至另行通告
跑遊老香港系列:
FB專頁: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匆匆而過,錯過舊日的足跡。港九新界,樓閣或街角,都有不平凡的歷史故事。來,一起跑,一起尋找
「01測試」有持續更新跑鞋評測評分:(按圖放大)
濕疹人士適宜行山跑步,但要注意以下事項(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