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你體︱史丹利店長】中佬跑者的自白 50歲才懂的事

撰文:史丹利店長
出版:更新:

男人四十至五十是心理關口,五十至六十是生理關口。40歲時,有種已經告別年青、步進中年的不安。踏進50歲時,便要面對身體機能開始衰退的現實,尤其是過了55歲後,衰退速度之快,令自己有點吃驚!以往訓練的質和量,已經跑不回以前的水平,狀態年年下滑,對自己的身體,開始感覺有點陌生。

這種轉變,打從在我55歲參加紐約馬拉松時開始,當年十分積極投入訓練,對於賽前的訓練里數和強度均感滿意,出賽時心想,這次應該能跑到有不錯的時間吧?但結果事與願違,比賽頭段配速保持得不錯,感覺有氣有力,還考慮30公里時略為加速,誰知30公里過後,不知何故,體力大幅下降,配速不保, 36公里還抽筋,最後雖然仍能保持BQ,但和我心目中的理想時間實在相差太遠。這個狀況以前從未發生。賽後恢復和復操時的進度,都比以往來得緩慢,以前沒曾有過 50多歲的經驗,沒有概念是怎麼一回事,需要重新去認識現在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最近重讀《關於跑步 我說的其實是……》,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從年輕至現在,多年來跑步心路歷程的描述。他大約56歲時寫了這本關於跑步的書。我看這書時剛50歲,才開始跑步不久,時隔數年,年齡和跑齡已日漸增長,重讀後,領悟跟數年前初讀時的不一様,感到其實這是一本「中佬」跑者的心聲,在「到死都是18歲」的章節裏,巧合地當時56歲的村上春樹,也是在紐約馬拉松中,受到體力下滑、成績失準的衝擊,那種對50歲後運動能力日漸衰退的無奈,感同身受,現在才明白,以前有朋友說過,有些事情你要到了50歲才會懂的。

人生有如一本未寫完的劇本,沒有預先寫好的結局,誰人都不會預知50歲時遇到什麼情況,60歲將會是怎麼模樣。管他的,活到老學到老,劇本邊活邊寫,重新認識自己,寫一段好劇情,迎接60歲的來臨,做一場好戲給自己看!